时刻准备着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友谊新闻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友谊新闻

时刻准备着

发布时间:2020-02-03 浏览次数:
字号: + -

20200203-70.jpg

“对,您最乖了,咱们得听大夫的,配合治疗……”友谊医院急诊重症抢救室,19号病床,一位84岁的老年患者蜷缩着,双目微闭。一位中年女士俯身在他耳边,放缓语速劝说着,右手一下下地轻拍着老人后背。

爸,等咱治好了,就回家”“知道您是担心儿女着急”……一句句劝说,换来老人长吐一口气,微微点了一下头。中年女士见状,立刻直起身,唰唰几大步走到值班台,做,我们做手术!

不等她说完,负责19床的急诊科医生王斯佳噌的站起来,抓起电话,边拨号边跟中年女士确认:好的,您已经跟病人沟通好了?

见女士不停点头。王斯佳对着话筒说:耳鼻喉科么?患者同意配合止血治疗,什么时候过去方便?

一分钟内,王斯佳为患者联系好手术治疗事宜。放下电话,她又拿起笔,开始为一位刚过世的患者开死亡证明。

护目镜已蒙上一层薄薄雾气,隔着口罩,王斯佳轻声嘱咐着患者家属,有些细节需要您仔细核对,别急,看仔细。

友谊医院急诊科不大,分成诊疗区、留观区和抢救区,疾病面前,似乎每个人都变了模样,医护人员仿佛也有了双重性格,前一秒慢声轻语地劝慰患者,后一秒,雷厉风行地下达诊疗指令。

三线大夫葛旭拿着一张A4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印着一行行小字,每走到一张病床前,她都要将纸凑近到眼前,用手指着默读一下,再和患者交流。

三线医生即当日急诊科的总负责人,葛旭手里的纸是交班记录,记录着每一位病人的病史、诊断、治疗等情况。不和病人交流的时候,葛旭的语速很快,她的两部手机,不时响起,办公室的座机有时也点名找她。一位患者因为肚子疼凌晨来急诊拍了CT,现在结果出来,但找不到患者了。听筒里说。马上联系患者、核实情况”……葛旭接着电话,大步穿梭在抢救室和留观区间。

这段路,嘀嘀”“嘟嘟各种设备工作的声音交错,一台台监护器上,闪烁着一个个数字。

留观区,十余位患者的情况都在一个半人高的显示屏上实时刷新。发热、胸闷、心悸、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护士、大夫马不停蹄,换药、治疗、解答患者家属的各种疑问。

20号床患者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她努力弓起上半身,喊着要小解。一位护士走过去,握住老人的手,帮她躺好,掩了掩被子,轻声耳语几句。早就插好了尿管,但她年纪大了,总是记不住……”带着护目镜的护士小声解释。

人急偎亲,每一次患者的呼唤,每一次家属的发问,医护工作者都尽量停下脚步,详尽回答,但他们彼此之间往往简明扼要、边走边说,急诊,需要效率。葛旭说。

急诊诊疗区,护士马丹迪仔细核对后把单据交还患者家属,您这些手续已经办完了,可以去病床边稍等,一会儿会有人来帮您办理住院,这张单子要保存好,有什么事儿您再喊我。

口罩、护目镜,捂得马丹迪额头冒汗,现在这疫情,家里人也挺担心我的。年纪不大的马丹迪笑笑,不过,家里人也都明白,现在,需要我们。马丹迪说这话时,声音微微提高,护士长已经去武汉支援了,我也报名了,随时准备着。

不仅仅是马丹迪,急诊科里的每一人都时刻准备着,也不仅仅是应对疫情,走进急诊科的每一天,他们都时刻准备着应对疾病,救治患者。

急诊科主任王国兴刚开完交班会,就急匆匆地赶往通州院区值班。我们医院援鄂医疗队已经飞抵武汉,13位医护人员里有两名是急诊科的,我们做好准备支援他们,更要在家做好工作,支持他们。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急匆匆的脚步。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太知道疾病的凶险,但他们不曾退缩,时刻准备着与疾病较量,目光所及的患者,是他们最想守护的人。(转载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