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护理文化周】这里有一群优秀的美小护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友谊新闻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友谊新闻

【友谊护理文化周】这里有一群优秀的美小护

发布时间:2021-05-13 浏览次数:
字号: + -

为了持续强化护理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树立服务典型,激励护士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以人为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优质护理典型示范作用,北京友谊医院在今年护士节前夕评选出15位优秀护士和10个优质护理示范病区。

优质护理示范病区

血液净化中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血液净化中心全体护理人员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防控攻坚战当中,时刻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疫情期间建立透析患者及家属、共同居住者、陪送人员资料信息,拉网式排查,科学、理性、客观做好患者教育及管理。制定透析患者与家属流行病学调查表、知情同意书,加强对患者及共同居住和陪护家属的流行病学史的筛查和记录,增设进入透析室前的筛查岗位与人员。较好的完成抗疫任务的同时,围绕全院护理工作要求以护理质量安全为工作重点,持续在两院区三部门稳步建设中做好同质化管理,及时做好护理人力资源的动态调整及合理配置,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以科学的管理方法持续做好质量控制,不断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增进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注重健康教育和人为关怀,为患者创建温馨的治疗环境。

发热门诊

作为医院防控传染病疫情的首道屏障,发热门诊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疫情防控与优质护理服务齐抓共管双落实,不断“找差距,查不足,补短板”,为患者提供规范、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2020年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留观患者2000多人次,危重症抢救上百例次,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保证十多个批次医护人员零感染,并多次受到患者表扬。

急诊留观病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科室在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上得到了提升,积极转变观念,优化急诊流程,完善急诊封闭式管理新模式,保证患者安全。创新管理理念,细化管理措施,建立急诊特色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根据疫情特点,采取一站式管理模式。梳理工作流程,全面实施预交押金制,营养部送餐,减少家属往返医院的频次,降低交叉感染的机会,满足患者日常的生活需要,实行人性化管理,采取手机视频、电话交流等形式加强患者与家属的联系,增强急诊患者就医获得感。

通州院区内科综合二病区

作为肿瘤、介入、肝病、风湿四个科室组成的综合病区,根据医生分科、护士通科管理的特点,制定科室规章制度,完善科室岗位管理,规范科室工作流程,用制度约束每一位护士,有问题找制度,有困难查流程,微笑服务,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共创佳绩,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患者质量和安全,医护配合、共促健康。

副中心门诊部

牢固树立“保健工作无小事、时时事事连政治”的理念,始终遵循“全面、连续、分类、系统、创新”的健康保障工作原则,着力提供专业、温馨、智能、灵活的医疗服务。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和调整工作流程、改进服务细节。开诊至今参加各种外出保障70余次;2020年开展免疫接种成人门诊,圆满完成百余次核酸采集和疫苗接种任务。始终把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持续改进工作,提高体系化、全程化、精准化、主动性医疗服务保障能力,为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工作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

麻醉科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强化护理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护理服务水平,规范护理服务用语、完善护理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努力推动麻醉护理的运行和发展,通过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疏导缓解患者的负性紧张、恐惧情绪,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发放健康宣传单,以改善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知,坚定其术后镇痛的信念及增进其术后镇痛自我管理行为,从而提高围术期疼痛控制的效果,在麻醉苏醒的一瞬间,是患者感受到护士的温度,真正体现“隐形天使”的职责。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秉承“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奉献爱心,挽救生命”的科训和“让患者满意、让员工满意、让社会满意”的服务宗旨,细化管理,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疫情期间,为有效解决家属无法探视而心情焦虑的问题,实行了视频探视制度,“让亲情不被隔离”。改善交接班的模式,全电子化护理记录的书写及电子药柜的应用,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在患者身边,提供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措施、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等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达98%以上。

血管外科病区

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之际,全体护理人员积极报名请战。由于疫情的原因,病房取消了家属陪住制度,病区在基础护理工作量大的情况下确保患者护理安全。在紧抓疫情防控的同时,注重护理专业内涵的建设,不断深化推进优质护理,开展护理健康科普项目。2020年病区护理质量改善项目《二维码健康宣教教程在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荣获院级一等奖;科普作品《疫情人生栓不住》在“健康北京”科普作品征集大赛中被评为短视频类优秀奖。

心血管CCU三病区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和心理指导。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交接班使用SBAR模式,晨间医护交班、床旁交接班护理观察更加细致到位,提高护士专业水平。结合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探索实践心血管病临床护理服务。创新护理服务,除设置便民箱、给予心理护理和心脏康复外,添置床旁可调节坐便器,满足老年患者对于便器高度不同需求;设计床旁桌置物装置,方便患者取用各种物品等,获得患者好评。同时,护理科研产出丰硕,获批局级课题一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一篇,申报专利一项,中华心血管护理大会交流论文4篇。

泌尿外科一病区

坚持不断创新护理服务举措,确保各项措施科学有效、落实到位;实现责任制整体护理,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理念;责任护士全面落实护理职责,加强医护团队合作;对慢病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指导,建立膀胱造口患者微信平台,定期推送相关护理知识,解答患者疑难问题。对膀胱癌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和咨询。通过举办线上联谊,对造口人士进行造口术后护理的讲解和咨询,宣教慢病管理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为患者提供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康复指导和健康宣教,取得显著效果;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优秀护士

管理之星  刘登贤  护理部

她在护理岗位工作40年,从事管理工作32年,1998年作为国家医疗队副队长赴内蒙古哲里木盟抗洪救灾,2003年再次带领团队赴北京胸科医院参加“非典”患者的救治。在32年管理工作中,她深知勤于思考是管理岗位的基本要求,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她发表管理及专业论文20余篇,并多次获奖。在疫情防控期间,她深入临床一线指导工作,带领同事把好防疫关口,被称为门急诊护士的大家长。

管理之星  邓冰 日间病房

她带领科内骨干组建了“优质护理核心小组”,结合日间手术“短、频、快”的特点,制定了一套“医、护、麻、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将床位使用率从59.29%提升到了114.83%。她带领的护理团队在“全国医院擂台赛”中荣获“完善日间医疗服务十大人气案例”奖项,她本人也先后获得“岗位服务之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专业之星  赵利红  普外中心

她毕业就在普外科胃肠病区工作,33年如一日。2004年成为我院第一位“ET”,2005年成立“造口门诊”,成为第一个专病门诊造口治疗师。她工作严谨,开拓创新,多次组织院内皮肤小组会诊,解决患者的皮肤及造口问题,服务病患注重护理品质,护理的是造口,温暖的是心灵。她的座右铭是“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务上追求全心全意”。

专业之星  田文静  医保外科

她是老爷爷眼中的小画师,她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成为好朋友,她的故事曾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巡回宣讲。善于观察、勇于创新的她,发表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参加市级、国家级创新设计大赛分别荣获二、三等奖。作为护理青年人才,她夯实基础、努力工作,积极参与科室建设。她深知护理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写满了简单而平凡的大爱。

教学之星  单秀莲  国际医学部

她是国际医学部党支部书记,科护士长,主任护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她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得到教学专家及学生的好评。在40年的临床工作中,她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获得首医授课比赛三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多次申报并成功举办了北京市及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共同前进,她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

教学之星  吴立萍  心血管内科

作为一名具有33年临床护理及带教经验的护士长,她临床知识丰富,工作严谨负责,对患者关心备至,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学生爱护有加。为更好的带教及培养带教老师,她制定了教学用标准课件、常见疾病护理病例书写模板,不漏项的十字问诊评估法,开创疫情下的护理查房录播课,微课堂等教学新模式,被护士誉为“行走的教科书”。

科技之星  于涛  心血管内科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二十余年,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温度护理到专业护理,践行优质护理服务。能讲、能写、能创新的她,连续3年3次获批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第二课堂项目,主持院启动基金课题1项、区县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和注册商标1项。

科技之星  许媛媛  消毒供应中心

作为护理青年人才的她,2014年调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后,参与完成了12期国家级实践基地培训班工作和6年7期的北京市消毒供应中心专科护士带教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了院级课题1项,成功申报在研局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6篇,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2020年获得了“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发明奖”三等奖。

未来之星  刘婷  国际医学部

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她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善于学习,刻苦钻研,自己总结的培训宝典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她多才多艺,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活动,在“厉害了美小护”科普比赛及“护理创新发明”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她始终坚信:一份春华,一份秋实,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她用真诚的微笑、精湛的技术、细致的服务践行着白衣天使的初心。

抗疫之星  陆平  眼科

作为一名工作近30年的“友谊人”,在护士长岗位上完美诠释了“仁爱博精”的内涵,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出色展现了“白衣天使”的风采。疫情当前,她勇挑重任,无惧艰苦,精心部署,创新工作。作为护理组长,带领200名各科医护人员组成的外派核酸采集队伍,风雨无阻,反应迅速、有条不紊,规范管理、严密防护,确保零感染,圆满、超额完成了数万人的核酸采样任务。

抗疫之星  王丹  口腔科

在担任西城院区新冠疫苗接种护理组组长期间,先后带队高质量完成了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丰台体育中心及院内新冠疫苗接种任务,累计接种疫苗3万3千余剂,塑造出一支技术过硬、无私奉献、服务至上的接种护理队伍,彰显了友谊效率与友谊服务,为控制疫情传播、巩固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守护人民健康安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疫之星  李黛烜  急诊科

她是护理青年人才,急诊专科护士、青年党员。在急诊医学科工作十余年,认真负责,经验丰富。新冠疫情期间,她无畏艰难,勇挑重担,带领病区护士完善急救技能,强化疫情筛查,始终冲在疫情防控的前沿。接诊并参与危重患者的急救,保证了预检分诊零漏筛,病区零感染,真正践行了“留住生命,奉献年华,让生命在手中延续”科训。

抗疫之星  李瑛  门诊分诊

在护理岗位工作34年的她,热爱护理事业,爱岗敬业,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期间,她主动请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建章立制,制定预检筛查岗工作职责及流程,门诊区域转运发热患者预案,作为护理管理者,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舍小家,顾大家、带领门诊预检分诊护士严防死守,打赢防疫战斗,展现了友谊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

抗疫之星  梁健健  医保内科

16年的护理工作经验、中共党员,疫情面前,她勇于担当。2020年底,她勇于承担外交部专项组工作,克服行程紧、任务重,工作强度高等困难,前往疫情形势严峻的国家执行紧急任务,她坚持使命至上、工作优先、恪尽职守,展现了良好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技能和大无畏精神,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工作组和使领馆的高度评价和普遍赞誉,充分体现了名医务工作者尽责履职,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

抗疫之星  谢玉荣  肿瘤科

作为护理青年人才的她,疫情期间两次支援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工作,疫情来势汹汹但她毫无畏惧。从冬日的严寒到夏日的酷暑,两次均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她积极参与院内职工核酸采集及疫苗注射工作,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勇做战“疫”的“守护者”。(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