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玲教授团队首次构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眼动脉模型与血流仿真模拟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友谊新闻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友谊新闻

王艳玲教授团队首次构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眼动脉模型与血流仿真模拟

发布时间:2021-11-22 浏览次数:
字号: + -

20211122.jpg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缺血性心脏病的急性表现,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已有研究表明,视网膜血管阻塞患者患 ACS 的风险较高。为进一步探讨缺血性心脏病与眼部血流之间的关系,我院眼科王艳玲教授团队应用计算机软件重建眼动脉三维模型,定量测量眼动脉形态学特征,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获得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分析眼动脉的特征与 ACS 临床参数的相关性,为探索缺血性心脏病与眼部征象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近日,王艳玲教授团队在眼科领域基础研究著名杂志《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发表论文“Ophthalmic Artery Morphological and Hemodynamic Feature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该研究重点探讨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眼动脉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以及眼动脉的特征与ACS临床参数的相关性。这项横断面研究,共纳入31名ACS患者与10名健康对照者,ACS患者组又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10)、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10)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11)。通过计算机软件重建眼动脉三维模型,定量测量眼动脉的形态学特征,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获得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该研究重建了41个眼动脉模型。血流动力学模拟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CS 患者的眼动脉起始处血流速度显著降低(平均速度,0.046 vs 0.147 m/s;P<0.001)。眼动脉形态学数据未观察到差异。此外,发现ACS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眼动脉血流量存在差异。并且在ACS亚组和对照组之间观察到类似的差异。眼动脉血流速度与体重指数、腹围、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甘油三酯呈负相关,与早期至晚期经室流速、N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清肌酐和钾呈正相关。研究结论:ACS患者眼动脉起始部血流速度较慢,眼动脉形态与质量流量没有明显变化,眼动脉的特征与ACS相关的临床参数相关。

王艳玲,本文通讯作者,现任我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1996年公派赴日本关西医科大学眼科研修。兼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与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

王艳玲教授主要从事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等黄斑疾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为黄斑疾病患者制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长期致力于眼与全身病交叉学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尤其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相关性、精准诊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017年组织牵头成立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眼血管病多学科诊疗中心,带领团队形成缺血性眼病特色学科,发表了系列高质量文章。获评2017年度“中国神经眼科十大科研亮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发表眼科学术论文90余篇,SCI收录30余篇,实用新型专利3项。

王佳琳,本文并列通讯作者,我院眼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中西医结合眼科分会青年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黄斑学组青年委员。主要从事眼底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尤其在缺血性眼病、眼与全身病等交叉学科进行了深入研究。主持北京市医管中心创新人才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眼科学术论文30余篇,分别被《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Visual Science》、《Eye》、《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等SCI杂志收录10余篇。多次在APVRS、中日韩眼科及全国眼科年会等进行会议发言。

吴兰婷,本文第一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长学制临床医学硕士,我院眼科在读硕士研究生。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