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科普】冬季该怎样吃姜、用姜?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健康教育 >>健康知识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健康知识

【友谊科普】冬季该怎样吃姜、用姜?

发布时间:2021-11-24 浏览次数:
字号: + -

为更好地发挥三甲综合医院社会责任,促进健康科普知识传播,挖掘友谊科普人才,为广大医务人员搭建展示的舞台,北京友谊医院宣传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与感染管理处、工会联合举办北京友谊医院首届“友谊科普有益健康”科普大赛。大赛受到了医院各科室的积极响应,收集到大量优秀的文章、漫画、短视频作品投稿。节选部分科普文章进行展示。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中医药知识中,姜都占有重要地位。夏季宜吃姜,但其实冬季也同样适宜吃姜。

姜的种类

我们常用的姜类有生姜、干姜、炮姜。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辨药指南》曰:生姜辛窜,单用善豁痰利窍,止寒呕,通神明”。不过本品助热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干姜,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冬季采收。李时珍谓干姜以母姜造之,以白净结实者为良,凡入药并宜泡用。因其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品。取干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起鼓,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即成。其性温,味苦涩,入脾肝经。《医学入门》载:“炮姜,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癖。”

生姜,干姜,炮姜本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证。但由于炮制的不同,其性能亦异。生姜长于散表寒,又为“呕家之圣药”;干姜辛热,善守中,偏于祛里寒;炮姜则善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古人对这些姜的简单概括为“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

但在日常养生中,我们用的最多的是生姜。

吃姜的好处

体质偏寒者通常怕冷、手足发凉,吃冷食后易腹泻,吃姜能温中驱寒,防寒邪伤脾胃,避免消化不良。姜可止呕,有晕车、晕船苦恼的人,在途中含几片姜,或喝点姜水可以改善症状。当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点姜,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如果患了风寒感冒,喝一碗热姜汤、粥等,症状就会有所改善。如有鱼、虾、禽肉中毒,或者误食木薯、野蘑菇或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都可以用姜来解毒。

冬季如何用姜?

生姜具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用生姜大枣泡水,具有温中散寒、调和营卫的作用,对于冬季初感外界风寒疗效非常显著。中药与茶叶也并非不能同服,姜红茶就具有调理肠胃的作用。姜红茶的做法:取红茶1~3克、鲜姜3片,放茶杯里以沸水冲泡,加盖闷3~5分钟,每天喝1~2次即可;也可用鲜姜15克,榨汁后调入红茶水中。

对于患有胃溃疡的人群,姜汁撞奶可护胃。生姜汁两到三勺,倒入半斤煮沸的牛奶中,放温后,清晨空腹饮用。牛奶和姜汁可在胃黏膜的溃疡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的侵蚀。对于脾虚便溏的人群,生姜熬粥也值得推荐,做法:取大米50克,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姜片10克,煮至米熟即可,趁热服食。

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一道著名的药膳,出自《金匮要略》第135条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此方折合现代用量为当归1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此药膳具有很好的养血温阳的作用,适用于汗少、月经延后、痛经、宫寒不孕、易水肿的妇女;并且补血力量强大,男女均可服用。冬令进补,过量则易产生内热或食积,因此汤中可以适当加入白萝卜。白萝卜性凉,具有消积导滞、下气宽中、化痰清热的作用,可适当综合羊肉的温补作用,更易人体消化吸收。

醋泡姜促进消化。生姜具有独特的辛辣味,可以刺激味蕾,健脾开胃,而醋有开胃活血的作用,用醋泡姜能更好地发挥调理脾胃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寒和消化不良的人食用。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当被问到养生秘籍时说:“我的健康‘姜’中来。”原来,他吃了四十多年的醋泡生姜。姜主发散,醋性收敛,姜中加入醋后,两者的作用互相提升,既升阳气,又疏发肝气。醋泡生姜具有疏肝养胃的功效。第一步,先把鲜姜切成薄片,第二步,把切好的姜片放到空瓶子(干净、不能有油)里,倒入米醋(米醋一定要没过姜片),加少量糖和盐,拧紧瓶盖后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储存,3天后便可食用。每天早晨取出2~4片姜,可以配小米粥食用。

生姜泡脚温阳通络。阳气不足的人一般手脚冰凉,容易怕冷,经常腹泻,消化不良,精神不振。此时可用生姜切片,大火煮开后,加水泡脚。注意温度一定要适宜,水温以40℃~45℃为宜,泡脚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

使用姜的注意事项

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黄樟素,它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诱发肝癌、食道癌等。生姜食用前一定要仔细观察。

吃姜并非多多益善。服生姜过量致鼻衄的事件屡有发生,从中医角度分析由于当事人短时间内大剂量服用生姜,使机体骤受燥邪之害,积热化火,耗伤津液,扰动血分,迫血妄行,上循清窍,导致鼻衄。现代研究提出了吃姜一次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大量的姜辣素,再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姜适用于胃寒之人,也就是经常腹泻、四肢不温、怕冷喜暖等的患者。凡属阴虚火旺体质者,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的人不宜多吃姜。或内热较重者,患有胃热呕吐、痔疮出血、痈肿疮疖等,不宜食姜。

吃姜看时辰。早晨,人的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到了晚上,人体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因此应该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现代研究也表明姜酚刺激胃肠道蠕动,白天可增强脾胃作用,夜晚会影响睡眠伤及肠道。

生姜红枣水只适于风寒感冒或胃寒患者,风热感冒不宜用生姜。风寒感冒或淋雨雪后出现畏寒、发热时,食用生姜有助于寒气发散外泄,可温中暖胃。风热感冒非寒邪引起,因此不宜单用生姜。此外,服用鲜姜汁可对付受寒引起的呕吐,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综上所述,生姜的养生运用范围宽广,但并不是适合每一个地区不同体质的人。我们需要擦亮眼睛,分清具体情况。

中医科  李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