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受方:中国病理学领路者 建院70周年

建院70周年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七秩风华 友谊篇章】全员乐阅读优秀朗诵作品

黄受方:中国病理学领路者

字号: + -

微信图片_20220614143457.jpg

微信图片_20220614135531.gif

微信图片_20220614143500.jpg

微信图片_20220614143502.jpg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也是北京友谊医院建院70周年。近日,医院组织开展了“七秩风华 友谊篇章”主题活动。活动以“全员乐阅读”的方式展开,全院职工围绕“重温团史”、“诵红色经典”、“友谊人在奋斗”三个主题进行诗歌、散文朗诵。

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收集朗诵作品近200个。作品中,广大职工回顾了共青团发展历史,展示了医院发展历程和光辉成就,抒发了自己的爱国、爱院情怀。现节选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黄受方:中国病理学领路者


朗诵者 程鸣

内容节选自北京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共和国医者》

 

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不久,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尽管美国多次阻挠,全世界仍看到了新中国那崭新的风貌。这次会议,冲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和禁运,实现了外交突破。而伴随着和平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分量也在不断加重。这一年,新中国招收了第一批病理专业的研究生,24岁的黄受方正在其中。

微信图片_20220615100816.jpg

病理,又被称作疾病的道理,这项在西方现代医学基础上,酝酿而出的医学分支,在最初进入中国时,肩负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责任,那便是诊断。

二十世纪60年代,我国医学技术还比较落后,很多疑难病症,医生无法完成准确诊断,更多的是凭借医生的经验,对患者病情做出主观分析及判断。病理检查,这项能够揭示疾病机理及性质的手段,成为漫长黑夜中的一点星光,在当时,捐献尸体用以病理学研究,成为国人一件倍感光荣的事,尚在念书的黄受方,无法不感受到这股热潮的涌动。由于他所学习的病理学涉猎甚广,需要对浩如烟海的疾病,均做出认识、诊断,这就使得医者必须学会,在庞杂的工作中尽快找到一个突破口,妇科病理,是黄受方的首选,而一个年轻学生的突围之策,也着实令人讶异。

微信图片_20220615100819.jpg

妇产科病理学》这本出自一名病理科研究生之手翻译的书籍,成为妇产科病理学的参考金标准,为当时中国似无本之木的病理学,增添了一块坚实的基石,大举提高了妇产科病理学的诊断水平。

1959年黄受方进入友谊医院。此时的友谊医院,正大力向消化内科方向发起猛攻,这是中国消化内科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消化内科病理学发展的重要起点。但其掣肘因素之多,令当年的黄受方感到了无法跨越的无力感。

微信图片_20220615100822.jpg

在那个年代取病理,多是通过手术切除,内镜下钳夹来获得,但这也让黄受方看到,为了一份最后诊断,患者所付出的惨痛代价。他开始反思,医学的本源到底是什么,病理医生手里握的,难道只是冰冷的标本吗?黄受方也在思考他该如何做,才能让这项大有前途的医学专业,发挥其应有的最大作用,在将来某个科技突破的瞬间,大为绽放光芒。

 

1978年,连接全球的大门豁然敞开,在时代脉搏中同频共振的中国,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活力,很快世界卫生组织向我国,提供了一个公费出国学习病理学的名额,黄主任以优异的成绩,被优先录取。

当时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已经有了免疫组化技术,它可以应用于病理诊断,对于诊断肿瘤、肿瘤分类、判断预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扩展了人们对于各种疾病,及肿瘤形成过程的认识,并进一步提高了病理诊断与研究水平。

而当时的中国免疫组化技术还是一片空白,这给黄受方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微信图片_20220615100825.jpg

1982年,回国后的黄受方注意到,二十世纪30年代随着电子显微镜的诞生,和生物组织,超薄切片技术的建立,西方病理学已跨入亚细胞阶段,未被认识的病变和发生机理,得到了阐明。

但截至此时,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仍未得到巨大帮助。凭着敏锐的思路,黄受方决定将工作的重点,放到建立分专科病理诊断上,并大力发展免疫组化,逐步迈向分子检测等新技术领域。同时它汲取了西方穿刺细胞学的做法,尝试用注射器作为穿刺工具,在人体的乳腺、甲状腺、淋巴结、口腔、直肠、前列腺、四肢吸取细胞,再制成涂片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从而迅速、精确的做出诊断。此举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黄受方意识到这样的细针穿刺技术,非常适合在中国开展,他决定加速追赶、着力研究细针穿刺。

微信图片_20220615100828.jpg

黄受方的指导下,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总结了细针穿刺的实践经验,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创新穿刺技术的相关理论,为了普及推广这项技术,黄受方领衔编写《实用细针吸取细胞学》,该书也成为当时病理科,血液病科和临床细胞室的重要参考书,这一举动将以往依赖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传统方法,引向细胞病理诊断的微创领域。

 

2010年,黄受方退休了,自青年时代起,他便慷慨而又坦诚地把自己献给了中国病理学,期间的落寞、热忱、怀疑、自信,都不曾影响他前行的脚步,到了晚年,他敏感的发现,科技的发展已引领着人类,进入了更加精微的世界,分子病理学将有何作为,医者拭目以待。

此时的中国已拥有最好的自我突破机会,黄受方渴望看到全部转变,但现在,他太缺时间了,已经90岁的他,只能选择——昼夜兼程。

微信图片_20220614143509.gif

微信图片_2022061414345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