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心电人的故事 建院70周年

建院70周年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征程七十载 初心铸辉煌】优秀征文选登

友谊心电人的故事

字号: + -

微信图片_20220614143457.jpg

微信图片_20220614135531.gif

微信图片_20220614143500.jpg

微信图片_20220614143502.jpg

七十载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

七十载绝技流传,

薪火相承。

2022年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建院70周年。为凝练和传承北京友谊医院优秀的文化内涵,全面展示友谊人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内涵,见证医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北京友谊医院组织开展了“征程七十载 初心铸辉煌”主题征文比赛。自活动开展以来,全院职工踊跃参与,共收集征文作品139篇(首),内容涵盖了建科建院历程、技术发展展望、医学人文、个人成长等各方面,反映了一代代友谊人创先争优、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其中许多优秀的征文作品回顾了医院发展历程中的感人故事和优秀事迹,现节选部分获奖作品进行展示。

友谊心电人的故事

今年是友谊医院建院70周年。70年风风雨雨,一代代友谊人挥洒青春和汗水,为友谊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这所大型综合医院里,有一个小小的角落,不太起眼,经常被忽略却是全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就是心电图室和心电辅助检查。今天就来回顾一下友谊医院心电图室的历史吧。

心电图室的成立和发展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为了解决临床需求,北京友谊医院内科有了第一台心电图机,是范秉哲大夫从法国留学回来时带来的。此后医院正式成立心电图室,归属于内科管理。早期的工作人员有陆瑞衡、魏士君,她们负责做图,经过顾主任审核后再发出报告。1962年李振海、范开泰从卫校毕业来到心电图室,加强了心电图室的工作,他们从年轻小伙直到退休,将全部的职业生涯奉献在这里。后来又有高淑华、刘秋丽、沈毅、李莉、张红、朱惠岩、张萍、李彤等同志从不同岗位来到心电图室工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心电图室分为病房心电图室和门诊心电图室,门诊设有2个工作人员,病房有3个工作人员。心电图室在当时门诊楼的二楼西侧,承接全院门诊心电图检查。病房心电图室在内科楼二层南段的正中央。心电图室西侧是综合科,东侧是心内科,斜对面有个开水间,里面有个蒸汽锅,是专门用来消毒患者的餐具。由于离开水间很近,心电图室夏天特别热,那个年代又没有空调,所以大家工作时,每天都被汗湿透全身。

那时候的心电图机是日本光电单导联心电图机,每个导联要手动转换,一份图就是一个大长纸条。病房心电图要每个患者做两份图,都要手工剪贴,存入病历和存档心电图室。每份图都详细描述心电图各个波的形态,最终诊断。那时候患者没现在多,但是这种手工劳作占用大量时间,每一份图都饱含了大家的辛苦。每天早上,病房心电图室高年资的老师会带大家读图,把前一天的图逐份读一遍,发现问题及时更改。如果有进修医生,老师会拿出一些保留的复杂心电图让大家看,然后给大家讲解,并且耐心地回答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年轻人心电图技能大有进步。

那时候各病区基本都没有心电图机。病房心电图室还要完成大量的床旁心电图工作。每天都有一个人推着心电图机到各个病区做床旁心电图。那时候病房人多拥挤,检查车歪歪斜斜挤进去,还要克服找电源等困难。一趟走下来要半天时间,带回来一卷卷心电图,再接着贴图出报告。遇到哪个病房抢救患者,都会呼叫心电图,我们会推着心电图机一路小跑去病房,一直做图留图直至抢救结束。

微信图片_20220615110555.jpg

光电单导联心电图机

 

心电遥测室的工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顾复生教授的带领下,杨世豪主任开展了心电遥测工作,检测范围可以是患者从病房走到食堂的距离,刘佩琛老师负责回放整理。八十年代顾复生教授、杨世豪主任、黄捷英大夫做过全胸阻抗图、心音图、心尖搏动图。九十年代初,黄捷英大夫、梁金锐大夫、沈毅老师等做过心电向量图、心室晚电位等检查,用于科研和临床,当时这些工作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食道心房调搏是1981年进入我国临床应用,我院是在1986年开展的这项工作,在全国是开展比较早的,在那个年代国内没有广泛开展腔内电生理检查,因而这项无创技术在心律失常检查中非常重要,特别是用于室上速的诊断和治疗、窦房结功能的评估。最早开展这项工作的是伍子琳大夫,后由黄捷英大夫和刘佩琛老师用于临床。在1996年由李莉接管这项工作,后来杨芳也参与其中,黄捷英主任和刘佩琛老师手把手传授技术。食道心房调搏术不仅仅是检查手段也同时是治疗方法,常常用于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终止、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等等,因此无论是休息时间、节假日还是深夜,只要有这样的急诊患者,只要呼叫,李莉同志永远是随叫随到,从不推诿,想方设法赶到医院。有一个孕妇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孕期多次发病,由于不能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每次犯病都需要食道调搏术终止,有时是下班后,有时是夜间。治疗几次之后,患者及家人特别感激,患者说:“太谢谢您了,我都不好意思了。”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计其数。

当时心电遥测室还承担了一项工作。八十年代,沈潞华主任从阿根廷学习回来,在我院建立了导管室,开展左右心导管等技术,黄捷英主任参与其中。1992年,在黄捷英主任带领下,我院开展了腔内电生理和射频消融手术,黄捷英、伍子琳是台上术者,刘佩琛老师专门负责台下记录腔内心电图,1993年李莉也参与了这项工作。当时的电生理仪器是像电冰箱那么大,实时记录都是大张的专用热敏纸,做一个患者要记录好几个厚本的纸。我们一边监护一边测量,给台上的大夫提供定位参考。由于初期设备和技术熟练问题,我们经常一个患者做一天,大家在射线下暴露10多个小时。而那时候防护条件差,除了一个铅围裙,没有现在这样穿戴的铅衣,更没有铅帽、围脖、眼镜,我们就在那种条件下开展工作。后来电生理仪器更新,技术也不断进步,杨芳同志也到我院参与这项工作。我们负责腔内电生理和射频的台下监护和腔内心电图的读取、起搏器的测试、冠脉造影和PCI手术的监护等工作,并在黄捷英主任的指导下完成腔内电生理和射频消融的报告。

当时心内科最早的腔内电生理仪是由顾复生教授多方面找资源,要指标要外汇要钱才买来的,可见当时开展工作多么不易,但大家的事业心和为患者服务的热情不变。

微信图片_20220615110601.jpg

当时心电图室存档的报告

 

运动试验的起步和发展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我院的心电运动试验是由心电图室做二阶梯运动试验,把两个木制的两级阶梯放在病房心电图室门口的大厅里,患者连续走过两个二级的阶梯,然后转身返回来继续走,如此往返,走3分钟。工作人员用秒表计时,时间到就让患者立即躺在诊疗床上,迅速描记心电图,即刻、1分、2分.......非常紧张。这样往返走,很多人会头晕,工作人员还得搀扶患者避免摔倒,非常辛苦。虽然这种方法现在已经基本淘汰了,但在那个时期对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帮助。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院有了第一台踏车运动负荷试验设备,安置在动态心电图室内,为防止噪音影响检查,专门做了一个屏蔽隔间。由于设备原因只有少量的患者检查。到九十年代末期,医院购置了第一台平板运动试验设备,设立了专门的运动试验室,工作量也提高不少。

运动试验是有风险的检查,国内外均有检查中出现意外情况的报道,适应症的筛选很重要,郑平渝大夫总是严格把关并且提醒我们在这方面要严格。有一次,一位患者要做检查,郑大夫发现他没有常规心电图,让他先去做心电图再做运动试验。患者嫌麻烦,但郑大夫坚持让他先做心电图,等心电图结果出来显示是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将患者送去急诊处理。现在想来,倘若当时没按照流程严格执行,一定会出事故的。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友谊医院的老同志就是这样认真负责,医疗质量也在这点点滴滴中得以体现。

动态心电图技术不断发展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们有了第一台动态心电图。当时没有国产的设备只有进口的,费用昂贵,计算机很大,几乎占据一个桌子的底部,配备的专用桌子要比普通办公桌长而宽。动态心电图记录器(盒子)也大,是磁带记录,传入电脑时是把磁带从记录器拿出来放入电脑。传输后,磁带要放到消磁机里面转两遍,消了磁才能用于下一个患者。

负责动态心电图的工作是杨世豪主任、王普华老师。当时的分析软件不像现在便捷,分析一个患者要好几天时间,一个月也做不了几个患者。2003年,动态心电图室搬到现在的门诊楼5层,先后有张红、沈毅、李莉参与,仪器设备也比以前更新,磁带记录器被淘汰,使用固态和闪卡记录器,分析软件也提高一些。2012年,动态心电图室又搬到门诊楼8层。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早就淘汰了进口的动态心电图设备,国产设备更优于进口设备,尤其分析软件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000年左右,我们又开始了动态血压的检查。

微信图片_20220615110604.jpg

当年的心室晚电位仪器

 

那些量少但临床不可缺少的检查

心得安试验和氯化钾试验都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由顾复生教授开展的,后由心电图室负责,用于鉴别低钾或交感兴奋导致的心电图ST- T改变,在临床中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这种便捷又经济的方法,我们沿用至今,每年都会有一些患者慕名而来,说是打听了好多医院只有友谊医院能做。我们保留着这些有一定意义的检查项目,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阿托品试验早期是在心电遥测室做,由黄捷英、刘佩琛老师负责,之后由李莉、杨芳负责。2001年后合并到倾斜试验室,由李莉负责。这项检查过去主要用于心内科患者,是窦房结功能评价的一个方法。现在更多的是术前麻醉评估筛出部分心动过缓的患者,需要观察对阿托品药物的反应,因而患者比以前多了。

成立倾斜试验室

倾斜试验是鉴别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项检查,我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由黄捷英大夫率先尝试做过一部分患者。当时没有倾斜床,要借用放射科的胃肠造影床。受设备和人员的限制,这个检查没有持续开展。2001年,心内科决定成立倾斜试验室,购置了专门的倾斜床,但还缺乏其他设备,李莉就找来病房要淘汰的监护仪、除颤器,从大到仪器设备、家具、急救设施等配备安装,小到文具、杂物的领取,点点滴滴,李莉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向外院专业人员请教,认真查找资料,利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创建了倾斜试验室。当时,北京算上我们医院也只有两三家医院有这项检查。

倾斜试验是有风险的检查,要诱发患者的晕厥症状,除了要把关适应症,还要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症状,一旦患者出现情况,要立即采取措施,终止检查甚至急救。这样费时费力的工作,大家都是小心翼翼、认认真真,体现了友谊心电人的责任心。

统一管理 规范流程 提高医疗质量

心内科心电辅助检查项目多,虽都隶属于心内科,但都各自分开工作,没有统一的管理。2001年,心内科决定由李莉负责担任无创心电生理组组长,统一管理心电图室(门诊和病房)、动态心电图室、运动试验室、倾斜试验室等,整合了各室的工作,理顺了人员轮转和调配、统一物品和账目管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规范检查流程,提高医疗质量。

2018年底,李莉带领付万春等同志为医院通州院区科室的建设做准备。从提出基建改造的要求,到仪器设备、家具、办公用品的领取,电脑调试,医嘱套设立,急救用品配备等,付出大量辛苦劳动,保证了通州院区心电图室、动态心电图室、运动试验室、阿托品试验室、食道调搏室的如期开诊。

在通州院区运行的第一年,我们投入大量精力和人力,一部分人员轮换到通州院区工作,另一部分人员承担更多西城院区工作。对于新入职人员进行了强化培训,尽可能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工作流程和相关知识。通州院区在运行初期出现过许多问题,如物业问题、信息网络问题、仪器问题等,大家积极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工作。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同志一批一批的退休,甚至有的老师已经开离我们。但是,又有新同志相继加入。2012年至今,心电室迎来了很多具有硕士学历或有着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年轻人带来了新知识、新理念,提高了我们队伍的综合素质,更提高了工作效率。老同志们也时常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把友谊精神、友谊文化传递给他们,让大家共同为友谊医院的发展努力着、奋斗着。我们也为自己是友谊人而骄傲、自豪!


作者: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 李莉

微信图片_20220614143509.gif

微信图片_2022061414345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