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胃肠病学》前沿速递——第11期:片仔癀可能具有结直肠肿瘤抑制作用

发布时间:2023-12-26 18:02:07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引言

《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是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y Association,AGA)的官方杂志,是国际消化病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提供了胃肠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和权威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是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AGA在中国唯一官方指定授权发布《胃肠病学》杂志翻译的单位。

每月两期,一起了解胃肠疾病学术前沿信息!

57.jpg

58.jpg

第11期

传统中药片仔癀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和调节肠道代谢物抑制结直肠肿瘤的发生

59.jpg

背景与目的

片仔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成药,因其具有对抗炎症和癌症的有益作用而备受关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片仔癀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

方法

研究构建了模拟炎症诱导的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AOM/DSS)和基因突变驱动的Apcmin/+两种小鼠结直肠癌模型来探究片仔癀对结直肠癌的作用。在这些模型中,小鼠被随机分组并接受不同剂量的片仔癀治疗,剂量分别是270 mg/kg(低剂量)和540 mg/kg(高剂量)。通过肠道渗透性测定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定肠道屏障功能。对小鼠粪便样本分别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和液相色谱质谱法代谢物分析,明确片仔癀对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的影响。使用无菌小鼠和抗生素处理的小鼠作为肠道菌群耗竭模型。

结果

片仔癀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AOM/DSS处理的小鼠和Apcmin/+小鼠的结直肠肿瘤发生。片仔癀改变了小鼠肠道菌群分布,增加了某些益生菌的丰度,如Pseudobutyrivibrio xylanivorans和Eubacterium limosum,同时减少了一些致病菌的数量,如Aeromonas veronii,Campylobacter jejun,Collinsella aerofaciens和Peptoniphilus harei。此外,片仔癀还增加了肠道中的有益代谢物如牛磺酸、亚牛磺酸、胆汁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显著改善了肠道屏障功能。转录组分析揭示了片仔癀在分子层面上的作用机制,即通过抑制与癌症和炎症相关的多条信号通路,如PI3K-Akt、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信号传导,发挥抑癌作用。片仔癀对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涉及肠道菌群依赖的和不依赖肠道菌群的机制。将片仔癀治疗小鼠的粪菌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可部分重现片仔癀对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片仔癀的活性成分人参皂苷-F2和人参皂苷-Re对结直肠癌细胞和原代类器官具有抑制作用。片仔癀还可以抑制AOM/DSS处理的无菌小鼠的肿瘤发生。

结论

片仔癀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代谢物,使其达到更有益的状态,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肿瘤和促炎通路,从而发挥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

60.jpg

图1. 图文摘要

61.jpg

图2. AOM/DSS模型中对照组和片仔癀组肠道菌群丰度差异

62.jpg

图3. AOM/DSS模型中对照组与片仔癀组肠道代谢物差异

研究亮点和启示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癌症和第三大致命癌症。除遗传因素外,肠道菌群失调也是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致病机制。中药可有效治疗多种疾病,然而,大多数中药的生物学功能机制仍有待确定。片仔癀是由多种中药材组成的复方制剂,包括麝香、牛黄、蛇胆和三七等药材,这些成分在传统医学中被认为具有抗炎和抗肿瘤的特性。本研究聚焦于探索片仔癀对结直肠癌发病过程的影响,特别是它如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代谢物来发挥作用。

该研究发现片仔癀在抑制结直肠癌发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首先,在实验小鼠模型中,经过片仔癀处理的小鼠其结直肠癌的发生率、肿瘤数量和体积都显著降低,与瑞戈非尼的抗癌活性相当。此外,对结直肠癌具有化学预防作用的片仔癀安全性良好,即便在高剂量组也未出现不良反应。片仔癀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来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包括提高益生菌的数量,减少致病菌,修复肠道菌群失调,以及增加对人体有益的代谢物。这些变化共同作用于肠道环境,增强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并抑制与肿瘤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显示了片仔癀对肠道微生态的积极调节作用。此外片仔癀还可以通过其中生物活性成分直接发挥抑癌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片仔癀在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方面的巨大潜力。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中药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开发新的抗癌疗法。

译者简介

译者:黄鑫源

63.jpg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医师。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篇,多次在APDW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汇报交流。研究方向: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

审核:施海韵

图片-7.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青年博导。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道疾病专业副召集人,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论坛副召集人。入选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多项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在DDW、APDW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汇报交流并获青年研究者奖。主要研究方向:炎症性肠病、结直肠肿瘤与肠道微生态。

总审核:张澍田

图片-8.jpg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临床医学协同研究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第三、四届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九届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六届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第四、五届会长,亚太消化内镜学会第六、七届委员,世界华人消化医师协会第一届会长,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主编,中华消化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副主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简介

图片-9.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以食管、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的内镜介入(微微创)诊断与治疗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

是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

由消化一、二、三科、消化内镜中心(全球20家最卓越之一)和消化实验室组成。共有医生92人、科研人员12人、科研辅助人员15人、护士94人。现有病床150张,消化内镜中心总面积5400平方米,共有46个操作台,其中ERCP6台。实验室总面积6000平方米。

西城院区:位于首都核心区(前门南、天坛西)

通州院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

顺义院区:位于首都机场附近的后沙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