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调研会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15-12-02 14:07:33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会议时间:2015年8月26日,10:00—13:30

会议地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门诊楼九层第一会议室

参会人员:

科技部社发司 陈传宏司长、田保国副司长、张兆丰处长、王忠干事

北京市医管局 潘苏彦副局长

首都医科大学 龚树生处长、李海燕副处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辛有清理事长、张澍田院长、贾继东主任、尤红主任、张忠涛主任、朱志军主任、中心其他相关同事

一、 张澍田院长汇报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建设进展。

首先,张院长从人、财、物、地、制度等五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以“一体两翼”的组织架构诠释中心的建设方向及发展目标,提出国家临床中心将从消化系统癌前和早癌、终末期肝病及肝移植三个方向入手,与大学、医院和企业合作,进行内镜和腔镜的开发工作,开展“十三.五”全链条研究。

今年6月份,中心召开了揭牌仪式和战略研讨会,会上共有近170家协同网络单位加入合作网络,为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普及推广适宜技术奠定基础。

二、 辛有清理事长汇报建设国家临床中心的体会和建议。

辛理事长提出了五点体会和三点建议。第一,科技部建立国家临床医学中心使临床应用研究发生了质的变化,解决了临床转化医学的问题、解决了病人的痛苦、也解决了医生的困惑。第二、国家临床中心平台的搭建使中国的临床病历转换成标准化的临床数据,有利于交流合作。第三、改革开放以来医生科研素养提高,能够承担更多的临床研究的任务。第四、中国的医生更加追求科研事业的成就,国家临床中心为他们提供了平台。第五、国家临床中心也给医院带来了新的战略发展机会。

辛理事长还提出了三条建议,首先,期待将22家国家临床中心联合为协作单位,形成大数据平台;其次,希望规范化管理22家国家临床中心的信息建设和核心技术,如组织标本的规范化管理,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便于交流合作。最后,从国家层面对22家国家临床中心进行运行的质量控制,形成长效机制。

三、 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领导介绍对国家临床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支持工作。

首先,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处龚树生处长介绍首都医科大学督促五家国家临床中心的启动仪式,召集首医系统五家国家临床中心整合资源,了解临床中心建设过程中的进展、问题和困惑,从人力、物力提供支持,以期帮助临床中心在终期评估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潘苏彦副局长指出医管局非常重视国家临床中心的建设,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给医院提供人事编制、提供预算购置大型设备、启动“扬帆”计划等。医管局下属单位联结成医联体,横纵向结合,期望将国家临床中心的研究成果进行适宜推广,让病人受益。潘局长最后表示医管局一定会做好相关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四、 田保国副司长提出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

建立国家临床中心是顺应国家需求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呼声,后续会进一步扩大临床中心建设的工作,希望各中心、各主管部门多提供宝贵经验和有效举措的建议。科技部建临床中心是平台建设,目标是期望形成长效机制,将成果落实到临床。回答辛理事长的建议,科技部也在考虑将22家中心联合,使22家中心大的步调保持一致,并且科技部对各研究中心与国外进行的信息交流会进行严格把关。

五、 陈传宏司长总结国家临床医学中心的建设应立足国家科技创新驱动,为“十三·五”规划奠定基础。

会议中可以看出友谊医院、医管局和学校都非常重视国家临床中心的建设工作。现在各个医院尚在对建设国家临床中心的探索中,探索的过程应积累经验为下一步“十三.五”项目提供帮助。

我国医院临床研究能力过去较为薄弱,为此科技部提出要加强基地的平台建设,并将重点从基础研究逐渐转向临床研究。在大数据时代,要以临床研究为中心来拓展,通过临床研究向下延伸,为患者提供技术服务;进一步向前发展将考虑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结合,更好地转化研究成果,提升诊断治疗水平。

科技部将考虑将宏观管理权限下放,从科技管理向科技治理转变。国家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对科技创新管理将从五个版块进行促进,第一个是基础研究版块,如面向基础研究团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二个为国家重大专项版块,如创新药物、传染病研究、探月计划等;第三个为重点研发计划,会将过去的973等五大计划联系在一起;第四个为技术创新专项基金版块,通过基金方式促进企业创新;第五个为基地人才,如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部将加强宏观统筹,形成全新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集中优势力量,整合联盟资源,积极发展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辐射推广作用,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基础。

会议结束后,所有参会人员参观了中心生物样本库,肯定了样本库规范化建设的同时,鼓励积极参与国际多中心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