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科普】生了宝宝后,出现咳嗽漏尿怎么办?

健康知识 2024-05-31

对于一个小家庭来说,迎接新生命是幸福且让人充满期待的事情。然而,在期盼小宝宝降生的同时,很多宝妈也会担心产后可能出现的身体情况,“咳嗽漏尿”正是其中之一。今天有请我院妇产生殖中心的专家,为各位宝妈以及准妈妈科普分娩后的健康保健知识。

为什么产妇会出现咳嗽漏尿?

咳嗽后漏尿就是医学上所谓的尿失禁,排尿不受控制,当腹压增加时尿液会不自主流出。许多女性的第一次尿失禁症状就出现在妊娠期。分娩后或坐月子时缓解,但也有不少女性尿失禁会持续存在。多数人在产后一年,尿失禁的症状会明显减轻。

要搞清楚产妇为什么会出现咳嗽漏尿的问题,我们需要先从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说起。我们都知道,宝宝在妈妈身体里的时候,是生活在子宫这个小房子里。子宫很软,周边需要有承托固定。子宫的前方就是腹直肌,后方是脊柱,上方是膈肌,下方是盆底肌。宝宝的重量主要是作用在盆底肌上。宝宝要出生也是需要穿过盆肌底,经过阴道,然后探出脑袋,降临人间。

盆底不只有肌肉,还有更坚韧的筋膜和韧带来加固,就像水泥离不开钢筋一样。尿道及其周边的肌肉韧带位于盆底肌的前端,所以和盆底的松弛也是息息相关。随孕周增大,孕妈妈的胎儿和羊水都会给盆底组织造成压力。而在分娩时,不仅会出现盆底肌肉的撕裂或拉伤,还有韧带的拉伸,盆底筋膜的损伤。随着盆底肌的松弛,尿道也会发生移位,不只是机械性的压力,盆底的阴部神经也会受压损伤,造成排尿的异常。

简单来讲,就是孕期盆底受压,产时胎儿娩出过程中盆底肌肉神经撕裂及创伤,造成尿道的位置改变,支配尿道的神经损伤,最终出现尿失禁。即在咳嗽或打喷嚏的情况下不受自我控制,出现漏尿情况。

剖宫产的产妇就不会发生漏尿了吗?

很多孕产妇会有这样的疑问,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的胎儿从产妇腹部分娩出,不会对盆底的肌肉造成撕裂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产妇是不是就不会出现产后漏尿了?或者说漏尿的症状就变得更轻了呢?

在产后复查中,我们妇产科医生发现剖宫产的患者在盆底松弛的症状上表现出明显较轻的情况,并且很少出现尿失禁的现象。大样本的研究更能说明问题:瑞典统计了1.4万多例女性的数据,发现一胎阴道分娩的女性与一胎剖宫产的女性相比,产后组织突出感,阴道膨出感的比例更大。40-64岁间的女性,发生盆底脱垂的比率增加至4倍,从约4%升高至约13%。而未分娩的女性和剖宫产女性在同样的年龄跨度中,盆底脱垂患病率仍然相对稳定,低于5%。此项统计可以看出,等到步入老年时,阴道分娩的女性相对更容易发生盆底脱垂,其发生率大约为剖宫产的2.6倍。

随着年龄增大,盆底韧带松弛,很多女性出现尿失禁的症状。这阶段年龄导致的因素更为明显。这时剖宫产的女性同样也会发生盆底脱垂和尿失禁。

咳嗽后漏尿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们整理出与产后咳嗽漏尿相关的两条主要原因:

1、与年龄有关:

35岁以上的产妇属于高龄产妇,分娩的并发症会增加。在产后尿失禁方面也会有所体现。在一个9万例女性的研究中发现,在进行过阴道分娩的女性中,分娩时30岁或以上的女性与30岁以下的女性相比,将来因尿失禁而手术治疗的概率是1.5倍,将来因盆底脱垂而手术治疗的概率是2.9倍。

2、与分娩的胎儿大小有关:

婴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g时,母亲日后发生尿失禁的风险增加50%。婴儿出生体重每增加100g,母亲的盆底脱垂发生率就增加3%。

可见,孕期控制饮食,监测血糖,控制胎儿大小,30岁之前分娩胎儿都可以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如何预防尿失禁?

1、预防性盆底肌锻炼

在妊娠期进行预防性盆底肌锻炼,有助于降低短期尿失禁风险。在产后3-6个月时,尿失禁的发生率会降低,但6个月之后则无明显效果。

产后多久开始做盆底肌锻炼的问题,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产后不宜过早开始盆底肌锻炼,运动医学专家建议在肌肉损伤恢复的早期首选休息或制动,只有在初步愈合后才可进行力量锻炼,否则会适得其反。建议大家在开始盆底肌肉锻炼之前,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康复专家进行盆底功能的评估,在适当的时机,遵循专业指导和渐进性原则进行锻炼。

2、关注产次

当女性准备要二胎时,很多人会担心再次分娩会不会加重尿失禁,导致盆底严重的松弛。通常我们认为,在生第一胎之后,产后女性的盆底肌相较于未分娩的女性确实会受到明显影响。但如果继续要第二胎,第三胎,虽然情况会有所加重,但其加重的程度并非等量递增,增幅是会明显下降的。比如在超过50岁的女性中,子宫脱垂的发生率在首次分娩后会增加一倍,然后每增加一次分娩,比值仅增加10%。所以,产妇经历过生二胎和三胎后,尿失禁的情况不会明显加重。

3、关注分娩过程

在分娩过程中,孕妇尽可能配合医师的诊疗,减少滞产的发生率。目前认为会阴侧切术对产后尿失禁没有影响。剖宫产术虽然短期内盆底松弛的发生率较阴道分娩低,但不能用来预防产后尿失禁的发生,而且剖宫产也有其他的弊端。产钳分娩的女性其产后盆底松弛及尿失禁的发生率会增加,胎头吸引术较产钳分娩对盆底的损伤更小些。但具体在分娩过程中医生选择胎头吸引还是产钳分娩要权衡母婴安全因素。

如何治疗尿失禁?

1、肥胖是尿失禁的危险因素,肥胖女性减重有可能改善尿失禁症状。

2、减少摄入含酒精的饮料、含咖啡因的饮料和碳酸饮料。

3、建议女性全天少量、多次摄入水,而不是一次摄入大量水。有夜尿的女性在晚餐后或睡前数小时内减少或不要喝水。

4、积极治疗慢性咳嗽和便秘。

5、盆腔肌肉锻炼也称“Kegel”锻炼,基本方案包含3组8-12次的收缩,每次持续8-10秒,每日做3次。尽量每天锻炼,并持续至少15-20周。

6、“Kegel”锻炼时可以将一根手指伸入阴道并收缩手指周围的肌肉,或者想像自己正坐在弹珠上,须用阴道将它夹起。

7、尿失禁严重时建议妇产科或康复科就诊,盆底肌或药物治疗,较严重者采取手术方案。

(妇产生殖中心  张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