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我院采用逆向技术成功开通两例高危复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近日,我院(西城院区)心内科成功以逆向技术为2例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开通。目前,两位患者心绞痛明显缓解,恢复良好均已出院,患者及家属对医院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66岁的王先生因不稳定心绞痛症状来到我院就诊,检查后发现王先生患有合并严重心脏扩大(左心室6.8cm)、心功能不全(EF35%),且其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行冠脉造影显示,王先生三支血管病变,伴有严重钙化,其中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两支血管均完全闭塞,属于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剩余的前降支也90%狭窄。在此情况下,王先生被收入院,等待接受手术治疗。
因王先生病情危重,病变复杂,外科手术难度大,成功率低。心脏外科团队充分讨论后,建议内科介入治疗。心内科主任医师赵慧强详细了解患者病情,与患者及家属充分交代了手术的风险与难度,家属一致表示愿意尝试介入治疗。术前赵慧强和高翔宇医师及团队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制订了完善的方案。
手术开始后,治疗团队首先植入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使用右侧桡动脉和右侧股动脉两个入路,在前向开通困难的情况下,改用逆向途径,经左侧冠脉间隔支的非常细小的侧支循环送入导丝和微导管,进入到右冠状动脉闭塞段的远端,采用逆向技术开通了闭塞病变,植入了支架。由于病变血管闭塞段极长,伴严重钙化,J-CTO评分(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介入策略预测评分)在3分,属于非常困难的闭塞病变,整个手术时间长达6个小时。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后家属和病人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封表扬信,并赠送了锦旗。
张先生今年59岁,2年前在其他医院行造影检查时发现右冠状动脉为慢性完全闭塞,当时施行了介入治疗,但由于闭塞段较长等原因,未能成功开通。本次患者住院后复查造影,右冠状动脉仍为完全闭塞病变,而且随着时间延长,闭塞部位钙化加重,J-CTO评分3分,治疗难度更大了。赵慧强在术前仔细阅读了影像资料,为患者制订了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术中治疗团队使用了右侧桡动脉和右侧股动脉两个入路,在前向开通困难的情况下,迅速改用逆向途径,通过了侧支循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成功完成了在闭塞病变内将逆向导丝送入了前向微导管这一高难度精细操作,开通了血管植入了支架,手术时长1.5小时。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患者与家人对心内科团队表示感谢,出院后拨打了政府12345热线,对医护的精心治疗与细心护理进行了表扬。
什么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即CTO病变,是指冠状动脉闭塞在3个月以上的病变,约占所有介入治疗的15-20%。由于闭塞时间长,且经常合并钙化、迂曲,所以难度大,成功率低,一直是介入医师的最具挑战的病变,被称为冠脉介入需要攻克的“最后堡垒”。因此,CTO病变的成功率和技术水平,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医院冠脉介入技术的难度和水平。
传统的介入技术是前向导丝技术,但成功率较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逆向导丝技术,提高了CTO的成功率。逆向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在一支冠状动脉闭塞后,从另一支向它发出侧枝循环的冠状动脉送入导丝,沿间隔支或心外膜的侧枝循环送入闭塞血管,从闭塞病变的远端逆向开通CTO病变,适用于前向导丝技术失败或闭塞处无明显残端的患者。但逆向导丝技术操作较为复杂、难度大,易发生冠状动脉侧枝穿孔及冠脉血栓,对术者要求极高。赵慧强医疗团队较早掌握了该项技术,于2014年在科室开展了第一例逆向手术。目前,医疗团队不仅开展了间隔支侧枝逆向通路的技术,还可以完成心外膜侧枝循环的逆向手术,后者难度更大,风险极高。同时,医疗团队还积极帮助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及京外部分兄弟医院开展和培养年轻术者掌握这一技术。
当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逐年上升,心血管死亡占城乡居民全部死亡的近四分之一,因此提高冠脉介入技术水平,提高介入手术成功率,能更好地为冠心病患者服务。(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