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动态
我院荣获2022年度事业单位两项“记大功”奖励
为更好地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前不久,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事业单位 2023 年度考核奖励工作暨记大功颁奖大会。我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及医院医务处副处长、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支德源分别获得集体、个人“记大功”殊荣。
北京友谊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我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成立于2017年6月,主要由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感染内科等科室组成。自中心成立以来,无论是急危重症患者的就诊量、抢救成功率、各类新技术开展均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2020年至2022年新冠病毒疫情最为严峻复杂的三年中,中心全体人员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精准防控和临床救治相结合的原则,防住了院内感染,保证了急危重症患者诊治安全。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大家相互协助,昼夜守护,谱写着守护生命、大爱无疆的壮歌,诠释着友谊人的奉献与担当。
强化发热门诊建设
发挥新冠疫情防控哨点作用
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感染内科作为发热门诊的主责科室,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发挥疫情防控哨点作用。2022年发热门诊共筛查、诊治4万余例患者,未漏诊、误诊一例患者。
发热门诊保证患者生命至上的原则,坚持疫情防控与危重患者救治两手抓,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迅速反应,灵活应对,切实保障每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022年发热门诊接诊封管控区内危重症患者、各种慢性病就医、放化疗的肿瘤病人,孕产妇等特殊病人达1400人次以上,充分发挥了疫情防控的哨点作用。
优化各项流程
确保急危重症抢救“万无一失”
新冠病毒疫情袭来,作为抗“疫”的第一道防线,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的重要场所,更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沿阵地。凭借着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急诊的医务人员意识到肩上的责任与重担,不分昼夜地在为守护生命奋战着。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做好预检分诊、安全转运、急危重症救治及疫情防控等工作。
此外,急诊科在坚持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还圆满完成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抢救,充分展现医院应急处置和急诊救治能力。2022年的一天,多辆救护车将9名因交通事故导致不同程度外伤的患者同时送到急诊科,在院领导的统一调度下,快速将一名脾破裂,膈肌破裂,双肺气胸,肺挫裂伤,伴多发肋骨骨折、骨盆骨折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转入手术室进行手术,术后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序贯治疗,开辟出一条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
发挥重症救治资源优势
应对新冠感染就诊高峰
2022年底,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进入了关键时刻,工作的重心逐渐转向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降低病死率。发热门诊就医量随之迎来新的高峰,救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全体人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同心战“疫”,勇于担当,打开了医疗救治的新局面。
为整合急危重症救治医疗资源,医院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打破专科界限,建立内外科联合收治机制和危重症患者分层收治、分级管理体系;重症医学科全体人员始终奋战在在“重症新冠感染”的第一线,积极开展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ECMO、CRRT、俯卧位通气等各种治疗手段救治危重患者,体现了友谊人知难而上,不畏艰险的责任和担当。
以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担负疫情防控任务
急危重救治中心医护作为医院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特种兵”,除了完成好医院的本职工作外,还肩负着各种社会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和疫情防控的支援任务。无论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还是各种疫情防控工作,从国家医疗队,到社区核酸采集、疫苗接种医疗保障,都有危重救治中心医务人员的身影,并且均圆满地完成各类支援任务,受到了各上级部门的肯定。
未来,我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将继续发扬“仁爱博精”的院训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和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工作保驾护航。
支德源,中共党员,我院医务处副处长,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危重症医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2年北京市优秀医师、2023年第34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扎根临床,危重症医学的踏实奋斗者
作为重症医生,支德源具有丰富的重症医学临床经验,自2013年在重症医学专业工作以来,他共参与诊治危重病患者超过5000例次,参与重大抢救超过300例次,完成各种高风险技术操作超过700例次,参与院内外各级疑难病例会诊及病例讨论超过900例次,2022年荣获北京市优秀医师。
在兼顾临床工作的同时,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副教授,他还是一名优秀的医学科研工作者,他创造性地提出脓毒症相关科学假说,并围绕这一科学假说获批1项国家级课题、3项校局级课题,并发表SCI文章10余篇。
用心坚守,冬奥赛场旁的健康守护人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全球新冠疫情下,第一次如期举办的国际性赛事。支德源被选派前往冬奥组委,担任国家体育馆医疗经理,全面负责场馆的医疗保障工作。
他牵头带领场馆医疗团队,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医疗制度17项,从建章立制到督导执行,为冬奥安全医疗建立了制度基础。他同场馆业主方、施工方一起反复探勘场馆,共同绘制医疗区域改造方案,每天到施工现场督导改造进行,原本计划在冬奥正赛前完成的医疗区域改造,提前2个月竣工并通过专家验收。
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国家体育馆全部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患者,均由支德源亲自接诊、督导转运,他用科学的管理、肯干的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诊疗行为中的每个细节。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支德源和他带领国家体育馆医疗队实现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医务人员零感染、诊治转诊阳性患者零传播、医疗站每日消毒后环境核酸样本零阳性”,医疗团队精湛的技术、严谨的保障赢得了国际奥委会和外国参赛队员的一致认可。北京友谊医院荣获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支德源荣获北京冬奥会服务贡献个人。
勇于担当,定点医院里的先锋开创者
2022年11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筹建第三家新冠感染市级定点医院。我院全面负责忠诚定点医院的医疗管理和运行保障任务。支德源被选派担任该院医务处处长。
为了能尽快收治患者,他第一时间与忠诚医院团队对接,连夜踏勘医院病房、检验科、药房布局,发现原有院区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整理完善。面对六天就要实现收治新冠患者这一目标,支德源顶住巨大压力、分秒必争:24小时,他撰写了医务人员派驻方案、同感控团队制定病区改造方案,并通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审议;48小时,他制定定点医院药品名录,完成临时药品库搭建工作;72小时,他梳理检验项目名录,完成方舱实验室建立工作;96小时,定点医院医疗信息系统上线、医保系统对接完成、院区三区两通道改造完成、氧气站压力改造完成、首个标准化病房布置完成;120小时,他制定23项共7万字诊疗制度,撰写了包括55个场景的全流程全要素演练方案,并对第一批医疗队进行上岗前培训;144小时,线上桌面推演完成、实地全流程全要素演练完成、400张床位8个标准化隔离病房布置完成。
作为定点医院中唯一具有重症医学高级职称的医学专家,支德源还担任医疗救治组组长、危重症专班负责人。支德源带领各科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治组,完成多学科会诊64次,他带领医疗救治组群策群力、各尽所长、多学科全面救治新冠感染患。面对危重型病例,支德源带领危重症专班严格实行“一病例一方案”的管理机制,每日保证专家查房,并将患者诊疗工作将纳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台账,他统筹协调全院医疗资源,确保危重型病例及时救治、精准施策。
精术仁心,重症患者前的遏死亡斗士
2022年12月底,结束冬奥保障和定点医院救治任务的支德源一天也没有休息就回到友谊医院,分管通州院区医疗救治工作。面对当时的新冠重症高峰,他迎难而上,积极推进“保健康、防重症、遏死亡”的各项举措,实行全院打破专科界限,建立内外科联合收治机制和危重症患者分层收治、分级管理体系,最大限度扩容医疗资源,经过他与友谊医院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仅两周时间友谊医院通州院区重症病亡率下降67.82%。
作为医务工作者,支德源心怀“国之大者”,是投身疏解非首都功能、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排头兵、实干家,是冬奥赛场上卓越医疗保障的领头雁、有为者;作为重症、全科医学专家,他是身着白衣同死神“掰手腕”的健康卫士。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支德源作为我院“三区一部”多院区同质化医疗管理的参与者,将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未来之城”的要求,与首都全体医务工作者一道,不断创新医疗服务理念,提升医疗诊治水平,为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未来,我院全体友谊人将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发扬“仁爱博精”的院训精神,为首都卫生健康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宣传中心)
上一篇: 我院党委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集中读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