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本土模型助力术后防“栓”(2023.11.29 健康报)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同时也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自2021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3年发文将“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纳入《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并逐步建立健全政府、医院、临床专家多层面参与的立体VTE防治体系。因此,重视、研究、规范化诊治和预防VTE,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分中心张忠涛教授、姚宏伟教授团队,在国际外科学领域学术期刊《国际外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发表论文“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预防、危险因素和预测:一项前瞻性的多中心大型队列研究”,首次阐述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发生率、预防和预测模型。
仅次于心梗卒中的第三大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通常发病隐匿,但其疾病进程却可以非常迅猛,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包括住院时间延长、癌症治疗延误、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甚至引起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医疗费用也会大幅增加。
医患双方都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VTE的发生,一旦确诊则需要规范化诊治。目前,我国鲜有前瞻性大样本队列研究报告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VTE的发生率和管理状况。
为了调查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VTE的发生率和预防情况,确定VTE的危险因素,并为临床决策和护理计划构建一个适合中国患者的评分系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张忠涛教授、姚宏伟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设计了这项大样本量、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依据风险因素建立疾病预测模型
此项研究纳入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来自中国17个省份、46个研究中心的1836名患者。在这些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中,有1210人(65.9%)接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药物预防,1061人(57.8%)接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机械性预防,其中一部分患者同时接受两种预防。研究显示,中国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短期VTE事件的发生率为11.2%,包括深静脉血栓(DVT,11%)和肺栓塞(PE,0.2%)。
研究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0岁、下肢静脉曲张史、心功能不全、女性患者、术前肠梗阻、术前血便/柏油便、麻醉时间≥180分钟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风险因素。研究人员根据上述7个因素建立的结直肠癌术后VTE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VTE预测性能。与既往发表的国际VTE指南和预测模型相比,本研究的预测模型更加适合中国患者。
研究证明不能照搬国外指南
这项研究首次提供了一个关于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VTE预防的全新视角,从临床实践角度出发预测VTE的发生率。同时,该研究也创新性地建立了一个包括7个预测因素的、实用的VTE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可以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识别出VTE高危患者。
临床医生对这些患者采取预防性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研究人员在文章中还同时指出VTE管理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该项研究的结果明显有别于此前其他国家发表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VTE并发症的相关结果。研究表明,在恶性肿瘤术后VTE并发症的发生率、预防措施以及预测模型等方面,我国与其他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也间接表明,目前的国际VTE防治指南可能不适合中国的结直肠癌患者,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该项前瞻性大型队列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发起,为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和预防提供了全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为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VTE预防提供了指导,并且提出了一个更适合于中国患者的结直肠癌术后VTE风险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