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我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多例脑囊虫病合并脑积水及肾功能障碍患者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孙建军主任团队与热带病研究所团队、重症医学科紧密协作,成功救治多例脑囊虫病合并脑积水及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展现了医院在多学科疑难病诊疗中的综合实力,也为感染相关性脑积水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优化方案。
这名54岁的男性患者满某,两年前开始出现间断性头痛伴恶心、呕吐,近两个月症状加重并出现一过性意识不清,外院检查提示脑积水合并颅内寄生虫感染。患者曾为生猪养殖户,病原学检测确诊为链状带绦虫感染。因当地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慕名来到我院特色科室热带病研究所求治,并于2024年10月10日入院。
患者入院后首先由重症医学科团队帮助患者改善纠正肾功能。随后,热带病研究所团队与神经外科会诊评估,认为患者因脑囊虫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导致严重梗阻性脑积水,造成患者头痛,呕吐,及意识不清。目前患者颅内压高,如直接进行驱虫治疗是“雪上加霜”。这是因为杀灭脑囊虫幼虫囊尾蚴后,虫体崩解可引发强烈免疫反应,脑脊液蛋白及细胞数增高,会急剧加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从而诱发脑疝,危及生命。倘若直接进行分流手术,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脑脊液高蛋白又会造成堵管。面对这一难题,孙建军主任带领王为文、何心和彭磊等团队开创性的先给予患者进行了长时程脑室腹壁外引流术,这种引流管可以长时间留置2-3个月,充分缓解了脑积水并降低了颅内压。从而使热带病研究所团队能从容不迫地针对寄生虫感染展开治疗,不用再担心颅内压增高的问题,通过使用吡喹酮等药物杀灭囊尾蚴。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头痛呕吐消失,意识反应恢复正常。后续通过多次脑脊液检测确认蛋白和白细胞数下降,平稳度过杀虫炎症反应期后,2024年12月27日对患者进行了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这样就极大降低了术后因脑脊液蛋白增高产生的堵管风险。患者目前已出院2月,随访恢复良好,无不适症状。
神经外科这项新技术长时程脑室腹壁外引流术克服了传统脑室外引流只能短期留置(通常小于2周)缺点,通过长时间(2-4月)留置脑室外引流管来廓清脑脊液内杂质从而治愈患者。这项技术已经对多例颅内感染的患者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标志着我院在感染性脑积水诊疗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在医学创新的征途上,我院再次用智慧和担当,书写了守护生命的壮丽篇章。
脑囊虫病科普
脑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因误食“米猪肉”、其他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可引发癫痫、脑水肿、脑积水、颅内高压、精神障碍等,治疗需结合病原学、影像学评估制定个体化策略。主要包括:
药物驱虫:吡喹酮和阿苯达唑,驱虫治疗可能导致囊尾蚴死亡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如脑水肿、颅内压升高),需辅以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及脱水剂(甘露醇)以减轻副作用。
手术治疗:因囊虫堵塞脑脊液循环导致脑积水时,需手术切除病灶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若引发难治性癫痫或占位效应显著,可行病灶切除术。
(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