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奋斗的友谊人最美丽】友谊之花绽放北疆
总有一些身影,以奋斗为笔,
书写着动人篇章;
总有一些故事,以坚守为墨,
描绘着时代画卷。
近日,我院举办了“奋斗的友谊人最美丽”主题宣讲比赛。自3月比赛启动,25个党支部的30名参赛选手踊跃参与,他们以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用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将我院医务工作者在救死扶伤、科技创新、援疆援藏、对外援助和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中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这些故事,是友谊人对“对党忠诚”的生动诠释,是他们在急诊室里争分夺秒、手术台前精益求精、援助路上风雨兼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指示精神的鲜活实践。
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优秀稿件,聆听奋斗者的心声,感受友谊人的力量。
2024年4月,北京友谊医院8名来自消化中心、普外中心、泌尿中心、影像中心、超声科、病理科、护理部的战友,带着院党委“扎根北疆、技术平移”的嘱托,奔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初到呼和浩特的第一周,我们就发现了一个令人揪心的现象:当地医院的病理科门口,总是挤满了焦急等待的患者和家属。一位大叔的话让我至今难忘:“我这份病理报告等了32天,就像在等草原上的春雨啊......”。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地病理标本积压严重,常规报告平均要等4周左右,冰冻切片最快也要一两个小时。这无疑加重了手术患者的术中风险,更让肿瘤患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杜雪梅主任剖析延迟原因,引进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结构化报告流程,手把手教会当地医生冰冻切片、快速免疫组化等关键技术,同时协调外援,增加了相关设备。仅用两个月就已卓见成效。病理报告等待时间缩短到1周,并培养出多名能够独立诊断的当地医生。
在援蒙的道路上,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事情还有很多。尤其记得一天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睡梦中的沈洪亮主任惊醒。来电是距离驻地一百多公里的乌兰察布,电话那头传来患者父亲焦急的声音:“沈主任,我儿子左侧睾丸扭转,之前右侧已经切除了,现在疼得打滚儿,我们跑了三家医院,都说做不了手术,我就这一个孩子,才20岁呀,求您救救他吧!”沈主任一惊,20岁正是人生最好的年纪,如果连这唯一的睾丸也保不住,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是终生的激素替代治疗?是永远无法实现做父亲的梦想?沈主任立即答应亲自主刀。睾丸扭转的抢救黄金时间只有6小时,急救车抵达后,患者被直接送入手术室。无影灯下,青紫色的睾丸让众人揪心,沈主任的手稳如磐石,小心分离,轻柔复位。当多普勒检测到微弱的血流信号时,手术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还有血流!”。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父亲激动地握住了沈主任的手,说:“您不仅救了我儿子的命,更给了我们全家希望啊。”
援蒙期间,我们还深入到偏远山区,为百姓打通“生命通道”,老牛湾就是其中之一。它距离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1小时车程,到医院则至少80公里。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患尿毒症的老人,当她缓缓卷起袖子时,我们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透析瘘的手臂上赫然鼓起三个鸡蛋大小的包块儿,有的表面皮肤已经呈现出不正常的青紫色。胡向东主任检查后,初步判断这是透析患者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假性动脉瘤!要知道瘤体一旦破裂,将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即便是亚急性状态,也存在形成血栓,影响局部功能的问题。鉴于医疗和设备有限,我们建议老人到医院系统诊治。然而,她却坚决拒绝了我们,“我走了,地里土豆咋办!马上暑假了,我得看孙子,等回头再说吧。”在我们反复强调利害关系后,老人又怯生生的问道:“去省城治要多少钱?”原来,种地为生的她,为了省钱透析,一直没有复查。我们立即联系驻地医院,为她开通了绿色通道。当地医院组织多学科团队,应用远程平台与我院专家集体会诊。经过治疗,患者的血管功能得到了恢复。出院时,她用蒙语对我们感谢道“白衣天使是草原的珍宝”,这是草原人民对我们友谊人最棒的赞美!
这一年,我们的足迹遍布内蒙古多个地区,甚至辐射到山西。跨越500公里的距离,我们不负嘱托,做到了技术平移;300多个昼夜,我们把健康送到了草原深处。今天,京蒙友谊之花已绽放在北疆的春风里;明天,我们将继续秉承医者初心,让“友谊”的种子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
(消化分中心党支部 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