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通过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体系认证

作者: 来源:文/科技处 图/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19-08-30

  制度保障产权、产权激励创新、创新引领发展。多年来,我院知识产权管理和创新成果转化始终走在市属医院前列。7月2日,医院通过了国家《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成为全国首家通过该体系认证的医疗机构。

  进入21世纪后,知识产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英国、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成立知识管理或知识产权标准化组织,运用标准化手段对高效创造和有效管理知识产权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以巩固和提升本国在全球创新竞赛中的优势地位。

  对我国而言,制定并推行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引导科研组织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对于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增强科研组织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院在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成果转化方面获得了可喜成果,这与医院坚持探索科学高效的“科研项目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协同优化发展”的创新模式息息相关。

  医院始终将管理规范化摆在首位,2011年医院制定了《科研管理规定》。《科研管理规定》共计21章内容,与国家《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内容丰富度与覆盖面上均契合度较高。这为医院快速开展和贯彻《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

  “紧跟国家及北京市政策导向,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我院知识产权管理的指导思想。2017年3月,医院制定了《创新工作及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细则(试行)》,并在科技处下设立“创新转化办公室”。在《细则》中合理规定了成果转化金额的各方分配比例,其中科研团队的分配占比为70%。全国多家单位也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比例。经实践探索,这一比例因能对科技创新的各方面力量形成较为均衡的正向引导作用,逐渐得到了多方肯定。

  同时,医院还以现有资源优势,突出示范效应,不断提升科研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在强化自身的同时,依托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资源优势,积极寻求合作共赢的机会。这些特色的运营模式让医院近几年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社会的认可。

  2018年是医院创新成果转化的丰收年。医院顺利完成了3项技术转让,总合同金额300余万元。口腔科的医疗器械项目荣获第一届中国医学转化创新大赛二等奖。截至2019年6月,全院共申请专利204件,持有授权专利93件,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31件、实用新型专利62件。

  作为全国首家通过《科研组织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体系认证的医疗机构,我院的认证工作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等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的管理规范主要在企业中推行,而高校科研院所及医院执行该标准的较少,医疗机构在落实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标准方面尚属空白。

  医疗机构作为医疗领域成果的主要来源,其成果的质与量直接影响我国在药品价格、医疗器械费用、临床诊疗收费等方面摆脱国外技术限制的能力。我国目前原研药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还很少,这也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医疗机构需要提升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力推行国家的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标准,从根源上进行保障。

  从中长期工作的角度来看,全国各级医疗机构逐步重视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工作才能从行业整体层面落实质量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进而进一步降低我国对外国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依赖性,在保证诊疗效果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

  因此,对医疗机构进行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院作为践行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与运营的先头部队,将继续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科研产出成果质量及应对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冲击能力,为健康中国提供有力保障。

3-2 知识产权认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