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奋斗的友谊人最美丽】早产儿闯关记
总有一些身影,以奋斗为笔,
书写着动人篇章;
总有一些故事,以坚守为墨
描绘着时代画卷。
近日,我院举办了“奋斗的友谊人最美丽”主题宣讲比赛。自3月比赛启动,25个党支部的30名参赛选手踊跃参与,他们以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用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将我院医务工作者在救死扶伤、科技创新、援疆援藏、对外援助和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中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这些故事,是友谊人对“对党忠诚”的生动诠释,是他们在急诊室里争分夺秒、手术台前精益求精、援助路上风雨兼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指示精神的鲜活实践。
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优秀稿件,聆听奋斗者的心声,感受友谊人的力量。
中国人有句老话,七活八不活。说的是七个月的早产儿,要比八个月的早产儿更容易存活。这话虽然没什么科学依据,但是早产儿不容易存活却是真的。所有的早产儿都是父母的宝,也是我们儿科医生的宝,都会竭尽全力让早产儿获得宝贵的生命。
今年大年初三的凌晨4点多,在值班室刚刚睡着的我,突然被刺耳的电话铃声惊醒。“儿科二线吗,现在有个31周胎盘早剥的产妇马上准备剖宫产,孩子胎心不好,在手术2室,赶快来!”我抓起白大褂,一边冲出房门,一边叫上了值班护士小李和住院医生小韩,推着转运暖箱往手术室跑。
紧张的气氛充满了整个手术室,无影灯下,产床上的产妇脸色苍白,痛苦地呻吟着。胎儿的心率太低了,胎盘的早剥会造成严重缺氧,产科医生说“立即剖宫!”,麻醉、下刀……一切都有条不紊。就这样,一个提前2个多月小生命降生了。浑身青紫的他,像条缺氧的小鱼。我急切地想听到第一声哭声。但是,没有。这意味着他随时会停止心跳和呼吸。我们知道小宝宝要开始闯生死关了!我在心里说,宝宝加油,请相信我们。
我和医生小韩、护士小李,被同事叫做“黄金三人组”,这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当助产士飞快地把小宝宝抱到了辐射暖台上后,我们仨就像进入阵地的战士,为他完成擦身、保暖、正压通气等初步复苏,但还是听不到他的哭声。“立刻气管插管!”,说完,我马上把比圆珠笔芯还细的气管插管探进了宝宝的喉头,"给药!"随着我短促的话音,小李立刻把乳白色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精准注入。这种物质能让早产儿的肺泡像吹气球似的膨胀起来。终于,小宝宝发出了一声细弱的哭声,可我觉得那似乎是一声春雷。随着他青紫色的身体慢慢泛起粉红,围着暖箱的所有人都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我走出手术室,不禁想到,小宝宝闯过了第一关,第二关就不远了。
我的担心变成了现实。在NICU的头三天,这个体重还不到两瓶矿泉水的小婴儿,嘴里插着气管插管安静的睡着,呼吸机像只温柔的大手,通过这根细细的管子有节奏地起伏着他的小胸口。可是他的呼吸总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我的心又悬了起来,呼吸关过不了,小生命就危险了。
每天我都要拿着听诊器,在他小小的胸壁上寻找着不利于他的蛛丝马迹。每次试着下调呼吸机参数,监护仪就发出刺耳的警报,马上回调,微调,再微调,再回调,这场拉锯战持续了整整28天。直到孩子满月那天,我们轻轻抽出气管插管,他用鼻罩自主吸了第一口氧气。10天后,当换成普通鼻导管时,他居然用小手抓住了氧气管,这个动作让我们激动得差点喊出声。
小宝宝的呼吸关终于闯过去了,哪知道,我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第三关出现了。孩子母亲宫腔感染带来的多重耐药菌,让宝宝的肺部X光片布满"暴风雪"样阴影,发热、呼吸困难等接连发生。面对这场"多重耐药细菌"的围剿,我们联合药剂科的医生通过对呼吸道分泌物的精准化验,选出来最适合宝宝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经历了度日如年的两周,宝宝的肺部终于重见光明,他又闯过了第三关。
一个月的连续闯关,孩子体征平稳了,我们儿科团队想着吃顿好的,庆祝一下。可小宝宝却先吃不了饭了。他因为气管插管,一直依靠胃管喂养,在呼吸机撤离40天后,他还是不能协调吸吮-吞咽-呼吸的节奏。我们决定开启一场爱的实验:让孩子母亲每天做好卫生清洁后,进入层流病房进行袋鼠式护理。
在那个春日暖阳的下午,70天里艰难地闯过三关的小宝宝,第一次在母亲怀里不间断的吸吮了10毫升乳汁。在我们轻轻的欢呼声中,年轻母亲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孩子粉嫩的小手上。
我国每年有约一千万左右的新生儿降临,其中早产儿多达近100万。对我们儿科医生来说,每一个婴儿都是宝贵的生命,为这些早产儿保驾护航,就是在守护民族的血脉。我不知道,未来还要救护多少早产婴儿,但我知道让每一个早产儿顺利开始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友谊人的使命,是医者仁心最好的见证。
(儿科党支部 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