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重大科研成果

消化系统疾病微创外科技术创新与转化(消化外科方向)

发布时间:2024-05-06 09:16:59 浏览次数:
字号:

(1)自主研发国产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实现创新高端医用腔镜系统国产替代

图片 21.png

应用传统器械单孔腔镜手术存在“器械相互干扰、操作空间狭小、手术视野受限”三大技术瓶颈,中心团队提出“为了使更多患者获益,单孔腔镜手术必须走手术机器人的道路”的发展方向。于“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初步探索并突破了单孔机器人关键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此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再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相比,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具有具有创伤小、无疤痕、手术美容;无外部机械臂干涉、能适应狭窄腔道等一系列优点。在2021年完成国内首例单孔腔镜机器人胆囊切除术人体试验(First-in-Man,FIM),实现国产单臂构型手术机器人首例人体临床验证。目前牵头开展全国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以实现国产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壁垒为目标,以期达到“尚未引进,即已超越”的转化应用布局。

(2)颠覆传统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理念,引领我国低位直肠癌微创外科技术发展

图片 22.png图片 23.png

针对低位结直肠癌手术“够不着”,只能选择开放手术,且保肛率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的问题,中心率先开展“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TaTME)”,创新性采用“自下而上,由内及外 ”的逆向手术操作理念,是直肠癌最为复杂的微创术式之一,使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从30%提升至70%,极大地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心牵头开展我国首个TaTME结构化特色培训,累计培训学院300余名,有效推动该术式的规范化开展。作为“中国区域管理委员会主席”,参与全球著名TaTME多中心RCT研究(COLOR III),2023年牵头启动下一阶段国际结直肠外科著名COLOR系列临床研究“COLOR IV”,实现结肠癌微创腔镜技术在手术安全性的国际多中心RCT研究首次探索验证,从根本上改变了直肠癌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以及学科发展路径。

(3)国内率先开展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一次手术,解决多方位点结石

图片 24.png

单一采用消化内镜无法治疗胆囊结石,结石复发率高;单一采用外科腔镜治疗可以同时处理胆囊和胆管结石,但存在并发症多的难题,因此,传统微创手术需多次治疗解决多位点结石。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多部位、易复发的“胆囊+胆管”复杂结石,治疗由“十二指肠镜+腹腔镜”两次手术模式,转变为“腹腔镜+术中胆道镜”一次手术治疗模式,该手术通过胆囊切除时废弃的胆囊管插入胆道镜完成胆道探查取石,显著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胆道探查术需要切开胆总管放置T管的操作,极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费用大幅降低了50%,住院时长缩短了70%,极大地降低了医疗成本,节省了医疗资源。

(4)探索肥胖及代谢性疾病微创外科治疗新模式

图片 25.png

  

作为我国减重与代谢外科较早独立成科的前列方阵团队,长期致力于减重与代谢外科领域临床诊疗与医学研究,专注于肥胖及相关疾病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及机制研究、减重与代谢外科微创手术技术创新及转化应用。在引领减重与代谢外科微创技术创新、创建全国专科临床数据平台、主持多项首部高质量多中心临床研究及创新减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牵头制定行业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方面取得了专业领域丰硕成果。近5年,基于单中心3000余例前瞻性临床随访队列,承担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健委等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发表高质量SCI论文(如 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Reports, Surgery for obesity and related diseases, Obesity Surgery)3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50余篇。牵头专家共识及临床指南10余部,主编我国首部减重与代谢外科标准数据集1部,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团队牵头举办多项品牌性、创新性全国学术会议和专科培训项目,,是我国医疗技术力量最强、规模最大的医、教、研一体化的减重与代谢外科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