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重大科研成果

慢性及疑难危重肝病序贯诊治(肝病方向)

发布时间:2024-05-06 09:25:14 浏览次数:
字号:

(1)提出肝纤维化评价的新标准——“北京标准”

微信图片_20240806131043(1).jpg

中心通过对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穿组织分析,提出肝纤维化评价的新标准——“北京标准”,首次提出利用治疗后的单次肝穿评价纤维化进展/逆转情况,进一步拓展了肝纤维化逆转的定义,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肝病领域顶级期刊《Hepatology》上。著名肝脏病理学家Kleiner在Hepatology同期发表述评认为“北京标准”是“超越分期分级:后治疗时代肝穿评价标准(On Beyond Staging and Grading:Liver Biopsy Evaluation in a Posttreatment World)”。研究成果被国内外25个研究应用,58篇文章引用,写入国内2部权威国内指南。

获得《Hepatology》同期述评赞誉(IF=14.079),并被FDA推荐。

(2)牵头中国疑难慢性肝病网络建设,构建完善少见疑难肝病基因诊断平台

重大科研成果-肝病方向-牵头中国疑难慢性肝病网络建设,构建完善少见疑难肝病基因诊断平台(1).jpg

中心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19家中心启动“中国遗传代谢性肝病注册研究”,建立了我国首个遗传代谢性肝病注册研究平台。收治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血色病等多种遗传代谢性肝病1400余例,建立了具有专利新技术的遗传代谢性肝病分层次基因突变检测系统,形成了12种相对常见的遗传代谢性肝病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市局级课题10项、发表SCI论文18篇,累计影响因子65.915,受邀成为血色病国际(Haemochromatosis International, HI)组织的成员单位。

(3)积极探索逆转肝纤维化机制的新靶点

图片 1(1)_00(1).png

中心从分子、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多靶点多层次探讨了肝纤维化的逆转机制,明确弹性纤维是纤维化不易降解的结构基础,调控肝脏前体细胞的行为促进肝脏损伤修复与组织重建。通过多学科合作首次报道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在维持肝脏稳态以及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过程中的重要功能以及分子机制,发现具有趋化活性的CCR2的配体PSMP中和抗体是一种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药物,形成“肝纤维化逆转机制、评价体系”核心技术,获得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2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4)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内外多项指南、标准

重大科研成果-肝病方向-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内外多项指南、标准.jpg

中心参与或牵头制定了《WHO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防、关怀和治疗指南》、《亚太肝病学会肝纤维化诊断指南》、《亚太肝病学会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临床诊疗指南》、《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年)》、《肝硬化诊治指南》等20余项国内外行业指南、共识。发挥专业引领与辐射作用,不断推进全国慢性肝病诊治临床标准更新与规范。并在临床研究中协调中国慢性乙肝长期随访及临床科研平台项目(CR-HepB),该平台为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公信力最强、基于医院的慢性乙肝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