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心疼,那些防护面罩下的“ 美丽伤痕”抗“压”护肤秘方,送给抗疫“天使”(2020.02.19 中国妇女报)
■ 闻唱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每天需要穿隔离服,戴防护口罩、护目镜、手套进行层层防护。但经过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后,加上出汗、过敏等因素影响,很多人脸上都会留下红红的印记,形成皮肤压痕或损伤,增加发生皮肤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伤的风险。特别是女性,本来面部皮肤敏感娇嫩,因此面部红肿、皮肤破溃尤其明显。而且因为手需要长时间用消毒液冲洗,许多女医护人员原本白嫩的双手布满了一道道血口子……
武汉协和医院皮肤科教授林能兴说,近来一直接到许多一线医护人员关于皮肤损伤的求助,他们的问题如接触性皮炎、湿疹性皮炎、急性皮炎湿疹、皮肤不同程度的破溃等已成突出问题。
对此,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会长李恒进教授提出保护皮肤的小妙方:1.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和持续使用防护用具时间,来选择合适型号、材质、软硬度、贴合性的防护用具。2.佩戴防护用具前,在皮肤易受损区域涂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维生素E等护肤乳,进行预防保护。3.正确佩戴和固定防护用具,松紧适宜,避免多层叠加和过度受压。4.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前提下,建议每隔2-4小时变换防护用具位置或摘除缓解压迫,更换后再佩戴。5.尽量选择宽沿口罩,有条件的可以交替使用不同规格、类型的口罩。6.物资充足的条件下,建议缩短防护服穿戴时间、增加使用次数。7.出现过敏现象时,寻找过敏原因并更换相关用具。8.如果穿戴防护服出现皮肤损伤的情况,可使用皮肤修复试剂来修复皮肤损伤。
北京友谊医院护理部皮肤小组也总结了一套“一前两后”防面部压力伤的小秘诀,不让红色勒痕成为女医护们脸上的“美丽伤痕”。
一、上岗前:在面部及耳廓相应区域粘贴预防性敷料。1.首先护面部:在配戴防护工具前,将剪裁成条状的水胶体或泡沫敷料黏贴在面部易产生压痕的区域(额头、面颊、鼻翼等区域),并包边护目镜及面罩。
2.其次护耳廓:使用水胶体敷料、无边自粘泡沫敷料(超薄),将敷料剪裁成每片约3cm×7cm的长条形,从上1/3处两边各剪开0.5cm,将长端固定于耳后,短端固定于耳前,防护耳廓区域。
3.使用敷料防护7项注意:①粘贴敷料时请保证皮肤清洁干燥。②剪贴敷料时,保证敷料边缘大于受压力的局部皮肤中心1.5cm。③保证垂直轻压黏贴敷料,无皱褶产生。④如若敷料出现卷边、浸渍、潮湿等情况均应随时更换。⑤有皮肤过敏情况出现,应立即查找原因并停止使用预防性敷料。⑥泡沫敷料不可与含有氧化成分的次氯酸盐及过氧化氢溶液接触。⑦破损皮肤感染时不可使用水胶体敷料。
二、工作后:轻柔揭除敷料,观察皮肤情况。1.对照镜子,轻轻搓起敷料的一角。轻柔平角(180°)揭除敷料,勿造成皮肤撕脱伤。2.观察有无皮肤破损。若皮肤完好,待压力印痕消失再沐浴;若有皮肤破损,请伤口专科护士按2期压力伤处理。
三、沐浴后:用赛肤润涂抹面部受压处。1.沐浴后,可在面部受压处涂抹赛肤润1-2滴。涂抹时请利用指腹轻柔环形点状涂抹面部受压处。注意:皮肤破损处请勿涂抹赛肤润。2.注意防护手部皮肤。每日及时涂抹平日使用的护肤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