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乙肝让你忧心忡忡?听听专家怎么说
乙肝是一种严重的肝病,中国曾是乙肝高发大国。在3月18日第18个全国爱肝日到来之际,我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副主任尤红、住院医师武丽娜对乙肝及其预防和治疗情况进行了详细解读。
乙肝可防可治 共同进餐不会被传染
所谓“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特点的传染性疾病,根据病毒类型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其中以乙型在我国最常见。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等于乙型肝炎患者。携带者带有病毒,并肝脏内不一定有炎症。但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并不代表着绝对的健康。如果乙肝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处于不断复制阶段,也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肝脏组织逐渐受损,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肝的长期危害很大,但可防可治。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慢性乙肝中每年5%至10%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至5%可能会发展成肝细胞癌。我国80%左右的肝硬化、肝癌的患者都源自乙肝病毒感染。所以,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首要病因。但是,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而且即使得了乙肝,只要接受规范化治疗,绝大多数乙肝患者的病情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人们对乙肝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有很多人认为不能和乙肝病人一起进餐,担心会被传染。但其实,在病毒性肝炎中,只有甲肝和戊肝是属于消化道传播的疾病,而乙肝、丙肝、丁肝都属于血液传播性的疾病,它们是不会经过消化道传播的。因此,和乙肝病人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接触,包括一起吃饭,并不会被传染。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血液传播,即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母婴传播,多数是胎儿在分娩过程中被感染(少数为宫内感染);性传播,没有防护的性行为,实际上也会有微量的血液暴露,从而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手段
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手段,我国在这方面取得成绩令全世界瞩目,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认可,并在国际上被视作疾病预防的一个典范。
在乙肝的治疗方面,我国也不断进步。2005年,庄辉院士、翁新华教授牵头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李兰娟院士和贾继东教授主持更新了乙肝防治指南,2015年侯金林教授、魏来教授再次主持更新乙肝防治指南。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制定乙肝的治疗指南,贾继东作为中国代表参与制定。2006年至2015年,贾继东教授先后担任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地区肝病学会(APASL)主席和国际肝病学会(IASL)主席,和其他中国肝病专家一道逐步迈上国际肝病学术大舞台。2016-2017年,贾继东作为专家组组长,协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分会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协助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30个省市的60个二三线城市举办乙肝防治技术基层培训班,使9000多名县级疾控人员和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受益,为推广普及乙肝的预防及规范化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高效、低耐药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已被列入乙肝防治指南并被优先推荐,其价格不断降低并逐渐被各地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越来越多的乙肝患者接受了规范化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我院肝病中心助力“2030清除乙肝病毒”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总体目标,并为此提出两个目标:一是新发感染降低90%,二是乙肝和丙肝相关的死亡率降低65%。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国推出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2017-202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第一个目标。
对乙肝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科学研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2012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建立“中国乙肝随访及临床科研平台”(CR-HepB),我院作为项目牵头和依托单位为这一乙肝大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运行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其研究方案和初步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专业网站和学术刊物上。
王宝恩教授创立的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长期致力于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的研究,在国家“十二五”病毒性肝炎重大专项和北京市科委十大疾病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的资助下,尤红教授团队证明了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可以逆转,并在国际权威肝病刊物上发表了评价肝纤维化逆转的“北京标准”。
目前,针对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和疗法研发方兴未艾。据国内外专家估计,5-10年之后,有可能实现慢性乙肝的治愈,那时乙肝将不会再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随着乙肝的逐步控制,脂肪性肝病、酒精肝病、药物性肝损害等将越来越多。目前,这些常见的非传染性肝病及少见疑难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及遗传代谢性肝病已经成为我院肝病中心新的临床特色和研究方向。(宣传中心)
下一篇: 我院组织18年度首次教学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