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致敬医师节】检验战士这半年
不畏艰险无私奉献,
他们踏上雪域高原践行初心使命;
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他们奔赴千里之外完成最美逆行;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
他们坚守抗疫一线筑起钢铁长城;
他们就是医师,一群用生命守护生命的人。
2020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今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身处的岗位就是他们挥洒热血的战场,他们秉承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创造了无数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向所有的医师们致敬,向生命致敬!
2020年对于我院临床检验中心分子诊断组副主任医师吕治来说是一段不平凡的日子。1月24日除夕的早晨,他接到了参与组建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的任务。此后的半年,他和战友们坚守在核酸检测的战场,为疫情防控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争分夺秒,组建核酸实验室
此时,国内的疫情形势日益严峻。为了缓解疾控部门的检测压力,减少运送环节和运送时间,缩短检测报告时间、缓解现行留观医疗资源紧缺现状,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遴选了10家医院分别组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我院因为在临床检验方面的良好基础,成为首批组建实验室的市属三甲医院。
吕治是科里的业务骨干,在分子诊断方面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2019年,他参与组建了我院(通州院区)微生物分子自免专业组和实验室信息系统数据库,这次又成为组建核酸检测实验室的不二人选。
在接下来的春节假期里,吕治参与和见证了临床检验中心上下一心、共同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在岗人员不足、仪器设备欠缺、技术培训不足等种种困难,使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具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大年初一,实验室选址、改造;初二,设备搬运、仪器调试校准、人员培训、试剂耗材申领;初三,市卫健委专家来院督导;初四,新冠病毒检测预实验;初五,专家组现场评估;初六,第一批核酸检测人员确定。在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协调指挥下,病理科、热研所、临研所、科研办、感控处、基建处、医务处、总务处、信息中心、感染内科等部门全力配合,仅用7天时间建设完成了符合BSL-2(+)生物安全标准和基因扩增评估的核酸实验室。
服从指挥 打赢疫情阻击战
时间紧迫,面对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吕治没时间多想:“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关键时刻必须冲上去。”在确定首批人员名单后48小时内,吕治和同事们完成了技术培训、排班分组、流程演练、仪器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
2月1日实验室开始正式接收疑似患者核酸检测样本。吕治和95后搭档张浦华作为第一组进入实验室。作为团队中唯一一个参加过2003年“非典”发热门诊工作的“老兵”,吕治有了新的压力。“自己不能出事儿,还要带好这些80、90后不能让他们出事!”面对第一批标本,吕治就一个念头:规范操作,保证质量,不出差错,准确发出报告!
于是,吕治反复提醒战友:进实验室前1小时就要少喝水,但要吃东西,不吃的话容易低血糖,一犯晕就容易加错样;女同事要去理短发,万一有头发挡眼睛不好弄;操作要两人配合,同进同出,既要注意生物安全防护,又要注意防止核酸污染;核酸实验室工作,冷热不均,休息又不好,要特别注意保暖,时刻注意体温变化,避免着凉感冒……大家相互叮嘱密切配合,肩上虽然有压力,但也下定决心打赢这场阻击战。
总结经验,提升检测能力
疫情缓解以后,核酸检测工作开始常态化进行。每当新一批队员上岗交接,吕治都会带着相机去现场。一来给新队员们拍照留念,二来跟前一组队员交流总结经验,寻找改进方案,进一步优化流程。隔离休整期间,吕治继续关注疫情防控相关报道,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指南、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南、新冠肺炎诊疗指南以及国外最新研究文献进行学习。
疫情拐点尚未到来,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容不得半点松懈,在确诊、疑似患者和核酸检测工作量显著下降时,吕治和战友们没有放松警惕。3月26日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作出“发热患者全部核酸检测”的指示时,核酸实验室立刻切换手工提取方法为自动化提取,及时应对工作量的增加,满足临床需求。
筹建方舱实验室
为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决定在通州院区建立新的核酸实验室。
与以往实验室设计不同之处在于,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既要满足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规范,又要满足基因扩增实验室的验收要求。为此,吕治配合苏建荣主任查阅大量规范、标准及相关文献、参考两个重要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和《基因扩增实验室技术验收指南》,设计新冠核酸实验室。设计方案先后修改了十多次,吕治也反复与感控处、基建处沟通。他还自学了VISO2003绘图软件,根据生物安全专家和基因扩增验收专家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占地面积300平米的新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最终成型。
事实证明,正是这次反复论证设计,科学合理规划下,新的方舱实验室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在后来应对北京新发地疫情的大规模筛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进通州,保障“两会”
通州院区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后的首要任务是完成西城院区核酸实验室的搬迁和工作交接。吕治再次成为第一批进入实验室的检验人员。5月16日凌晨5点,西城院区实验室仪器设备耗材装车起运,早7点到达通州院区,立即进行仪器安装调试,当日下午正式接收第一批核酸样本,以最短的时间形成检测能力。
5月21日,全国“两会”召开,友谊医院作为保障医院为代表委员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吕治和战友们在完成当天的核酸检测工作后,没有下岗回去休息而是继续留下帮助下一班进行报表、配试剂、高压灭菌等辅助工作。没有一名队员提要求,有怨言,忘我工作为保障“两会”的顺利进行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装上阵,并肩作战
6月中旬,北京出现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全市防控工作再次进入了战时状态。6月20日中午,结束上一轮核酸检测任务、正在家休整的吕治接到紧急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协调辽宁省医疗队前来支援,将与友谊医院核酸检测团队混合编组,改造核酸实验室增加仪器设备以进一步提高样检测能力。
从6月21日开始,吕治、毕阔、张浦华与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董晓龙、姜繁明、李浩,辽宁省人民医院的曲波、贺亮组成了实验室内一支“检验男团”,并在首次合作中就展现出了极高的默契度,在严格的质量与生物安全要求下创下了当时核酸检测小组的日最高检测纪录。为应对不同来源的数量庞大的核酸检测样本,每个队员在工作中都精神高度集中,对每一批上机标本负责到底。利用实验间歇,队员们还会开展“头脑风暴”,提出新模式下的问题与建议,总结经验,改进流程,为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效率进行打讨论。
在这20余天共同战斗中,北京友谊医院与辽宁医疗队组成的核酸检测团队完成了6万余人次的检验量,日均检测4300余人次,最大日检测能力达到1万例以上。吕治和战友们顺利完成了核酸检测任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转眼到了7月,北京市的疫情防控常态化,核酸检测实验室一刻也没有放松。这一次,吕治连续工作了23天没有回家。儿子很想爸爸。吕治便把自己在实验室工作的照片发给儿子。孩子在一群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防护镜的人群里好不容易才认出哪个是爸爸。儿子哭了,说很想他。于是,他发给儿子一首诗,鼓励孩子更是激励自己,这是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检验战士这半年,有苦也有甜。吕治说:发出正确可信的检测结果、及时控制疫情蔓延是我们检验人的光荣与使命!
在核酸检测实验室运行的半年时间里,医院党委统一部署,防控领导小组科学调配,抽调了病理科、热研所、肝病中心、实验中心等科室的业务骨干支援临床检验中心。截至目前,共有11批87人次参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完成检测样本13万多份。他们争分夺秒、夜以继日的工作,为确诊患者尽早得到有效治疗赢得了时间,为院内疫情防控提供了保障,为守护首都百姓健康贡献了力量!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