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七十载 初心铸辉煌】优秀征文选登
归来,再出发
七十载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
七十载绝技流传,
薪火相承。
2022年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建院70周年。为凝练和传承北京友谊医院优秀的文化内涵,全面展示友谊人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内涵,见证医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北京友谊医院组织开展了“征程七十载 初心铸辉煌”主题征文比赛。自活动开展以来,全院职工踊跃参与,共收集征文作品139篇(首),内容涵盖了建科建院历程、技术发展展望、医学人文、个人成长等各方面,反映了一代代友谊人创先争优、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其中许多优秀的征文作品回顾了医院发展历程中的感人故事和优秀事迹,现节选部分获奖作品进行展示。
归来,再出发!
2011年7月正是北京的酷暑,天气格外闷热,我和同学们一起从首都医科大学本部搬家到北京友谊医院。那是难忘的一天,我还清晰地记得我汗流浃背的搬运着笨重的行李,内心却非常欣喜。因为经过了3年的理论学习,我终于来到了实习医院!对新生活的憧憬抵消了我身体的疲惫。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也许正是因为保持了最初的这份单纯和好奇心,我的内心才始终充满动力,在医学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临床的课业任务非常繁重,想要学好并不容易,从教科书到临床实践,从问诊查体到技能操作,只有一遍遍的重复,不断的练习才能形成肌肉记忆,在临床工作中融会贯通。然而,面对真实的患者,书本上的知识和模拟操作的花架子被重新打破,我只能在老师们的带领下,逐渐摸索,从大脑空空,到把碎片的知识重新理清,逐渐建立临床思维。北京友谊医院的平台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病例,带教老师们的耐心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从他们的眼神里,我不仅能感受到他们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也能体会到他们对临床的热爱。每每遇到困难或感到沮丧时,正是这些或坚定或专注的眼神让我备受鼓舞,继续前行。记得有一次,带教老师提起了他的学生时代,那时,他的快速成长除了得益于老师们的严格要求,老师们对待临床工作的热情也深深地感染着他。我想,这可能就是友谊的传承吧。
2013年夏天,我的学习进入了新的阶段,我成为了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的研究生。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于1979年由我国著名消化内科专家王宝恩、于中麟教授组建,多年来,在国内消化病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消化内镜介入治疗,始终处于消化界领军地位。
跟随着优秀的团队,常常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临床思维、技能操作、医患沟通、团队协作、文献阅读、科学问题凝练、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要学的知识太多,而时间总是不够用,我只能抓紧学习,每天争取多追赶一点点,再多进步一点点。
记得有一次,为了同时兼顾临床和科研,我已经连续几周每天超负荷工作。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和重重的黑眼圈去找导师时,却发现他已经在内镜中心连续站立了7个小时,做着内镜手术,一直未曾下手术台。待他处理完手术患者后,我向他汇报最近的科研进度,把想要诉苦的话全部咽了下去,因为那时候,我觉得导师在疲惫状态下还能耐心聆听并给我提出建议已经是对我最好的鼓励,也是对我内心抱怨的最好回应。
就这样,时光飞逝,转眼间就迎来了毕业和离别。再次归来已是2021年秋天,我已从慕尼黑大学博士毕业,正式入职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离开的这些年,我成长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几年严格的科研训练异常艰苦,困难一次次把我打碎又把我重塑,但最初的单纯和好奇心依然如故。走过熟悉的连廊,和久违的老师、同学们打招呼,内心感慨万千,更多的是如回家般的踏实和安心。
离开的这段时间,友谊医院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消化系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全国三大消化系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2018年,医院通州院区试开诊;2019年顺义院区主体开工。随着医院的发展,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目前消化分中心已拥有消化一科、二科、三科,消化内镜中心和消化实验室,拥有床位112张,内镜操作台16个,在研基础和临床课题几十项,在读研究生60余人。前辈们身怀绝技,同事们高手如云,我仿佛又像当初刚进临床一样,开始了新的学习和成长。
今年是友谊医院成立70周年,虽然我并没有见证她的诞生和她曾经辉煌的历史,但我有幸在她的羽翼下成长。她带我感受了最初进入临床工作的新奇,手把手教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生,现在又给了我职业上宽广的平台。她督促我快速成长,提醒我对生命充满敬畏,激励我对科学充满好奇心,更激励我在困难时保持乐观。
友谊医院70岁的生日临近,但在我的眼里,分明看到她正如青年人一般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此刻,我再次路过连廊,想着现在的我就像当年的老师们一样,正带着坚定的眼神,不断向前,满足感便溢出了嘴角。门诊的喧闹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回过神来,又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作者: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 李琦
上一篇: 七十载砥砺前行 检验人不忘初心
下一篇: 历史、时代、未来,友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