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常教授团队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学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学研究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科研动态

王振常教授团队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字号: + -

20211105-4.jpg 20211105-2.jpg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我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影像中心专家王振常教授领衔团队申报项目《耳科影像学的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5大奖项之一。该奖项主要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中国公民和组织。此次王振常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我院作为完成单位获得的最高等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代表我院科技创新成绩达到了新的里程碑。

项目简介

耳鸣、耳聋、眩晕是耳科疾病的三大主要症状,影响我国上亿人口,发病量大且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是影响民生的重大卫生问题。耳科疾病的病变解剖位置深、隐匿微小,传统耳科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时存在看不清、看不准、看不懂,以及视而不见”和“显示不出”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得耳科病变影像诊断效能低下,极大制约了影像在临床诊疗中的效果。如何通过影像学精准评估实现耳科疾病个体化精准治疗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王振常教授团队从创建耳科影像的规范检查方案和系统评价模式、提升耳科疾病的病生理结构显示能力入手,历经十年攻关,通过揭示疾病发生机制、构建针对性影像检查及诊断体系、创研十微米级耳科专用CT设备,大幅提升了耳科影像诊断效能和耳科影像学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项目科技创新点

1在国际上率先阐明搏动性耳鸣全链条发生机制,构建致鸣多因素影像评估体系,制定中国指南,改写美国标准,引领该领域前沿研究。

2构建耳科影像检查及诊断新体系,实现低辐射高质量的成像和病变的精准检查,提升了诊断效能,主导行业发展。

3研制小焦点大功率X线发生器,提出小视野数据重建、散射校正、几何标定、运动校正等系列新算法,发明双源-双探测器设计的世界首台十微米级临床耳科CT专用设备,填补国际空白。

该成果在全国各级医院的耳科疾病临床诊疗中广泛推广应用,疗效显著提升,社会效益突出。

王振常,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我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耳鸣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影像学系主任。获北京学者,卫生部、北京市、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高创人才杰出人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北京市劳模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委、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影像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放射学分会会长、中国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等;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等23种专业杂志副主编、编委。

从事医学影像学的医教研的一线工作近30年,以头颈部影像学为专业特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眼、耳鼻咽喉等头颈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在耳鸣方面,尤其是搏动性耳鸣的影像学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推动头颈部影像专业领域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打造了一支以眼耳鼻喉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为特色的专业领军团队。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明专利9项。

近年来,我院致力于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在人才培养和引进、高影响力文章、国家级项目、科技奖励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未来,我院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努力,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得以涌现,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