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友谊人在地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我们将始终冲锋在第一线
5月以来,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院先后派出三批医疗队员,前往北京地坛医院进行支援,他们日夜奋战在战“疫”前线,救治患者,守护生命。近日,我院第三批援地坛医院医疗队圆满完成为期21天的支援任务,即将返回工作岗位。医疗队队长姚艳青用文字记录下了29名队员的工作点滴,也记录了他们用努力和奉献诠释出的医者担当。
春末夏初,北京迎来了新一轮新冠疫情考验。5月30日,来自医院内、外、妇、儿各个科室的29名医疗、护理、医技人员迅速集结,前往北京地坛医院开展医疗救助工作。他们是科室的精兵强将、业务骨干,带着院领导的嘱托,同事、亲朋好友的祝福,为了心中的誓言,逆行出征,毅然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到达北京地坛医院,每个队员首先要面对的是严格的院感培训及考核。院感防控是成功应对疫情的保障,是贯穿疫情防控全过程的重点工作,北京地坛医院在这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经过严格的培训,29名队员被分配在地坛医院的13个应急病区及检验科、放射科等各个部门。这13个应急病区,每个病区的收治能力大概在30名患者左右,自今年4月底,北京新一轮疫情出现后,北京地坛医院的抗疫工作一直处于繁忙饱和的状态。为了保障医疗人员的自身安全及战斗力,所有的工作人员均需要严格执行闭环管理,每天的活动轨迹也只能保持在应急病区和隔离酒店两点一线。这段时间,大家学会了和孤独共处,也学会了消解压力、苦中作乐。
在北京地坛医院应急区工作,我们不仅要克服身穿防护服的憋闷炎热、行动不便等各种不适,在治疗方面也需要具备更为全面的能力。每个病区收治的患者年龄跨度很大,从十几天的新生儿到九十多岁的耄耋老人,许多收治的患者还合并有各种基础疾病,这对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患者中,还有一些合并精神疾病的新冠患者,对于他们的治疗和护理更为特殊。在这些患者精神疾病发作时,往往无法控制情绪,会出现打砸物品,甚至伤害他人的情况,为此,我们每天的医疗工作过程也充满着挑战,常常有被暴露的风险,但没有一位医务工作者退缩,他们尽力保护着每一位患者生命安全,用自己的力量护佑这些不幸被新冠感染的患者,践行着友谊人“仁爱博精”的院训精神。
工作期间,逯珊、王小清及张旭同志被分配在“院感专盯”岗,这个岗位是我们每一位进入应急区战斗的队员非暴露感染的保障,正是有了“院感专盯”队员的付出,才使得每个人可以在应急区全身而退,实现整个队伍零感染的目标,从而圆满完成任务。
在支援工作接近半程时,北京的疫情逐渐稳定,趋势向好。6月10日,由于天堂超市酒吧的聚集性传播,疫情硝烟再起。每天,众多的新增患者被收治入院,我们也要进行患者收治、病情研判、病因溯源、材料上报以及24小时随时可能出现的会诊工作,本已轻松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一天,北京地坛医院收治了大量的确诊患者,医院需要紧急调配人员进行夜间加班工作。调配的人员包括我院的两名队员刘锦和徐俊同志。他们在接到紧急加班任务时,毫无怨言,原本已经回到酒店,又匆忙赶往医院,一直战斗到第二天白班同志接班。在这个不眠夜,战友们逆行而战,辛勤的工作背影让人无比的感动。
在北京地坛医院奋战21个日日夜夜后,北京的整体疫情形势出现明显好转,应急区的患者总数显著下降,这让我们29名支援医护人员无比的欣慰与骄傲,因为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有了最好的回报。
“我们就是那束驱赶病魔、驱散恐惧,给患者带来希望的光”这是医疗队队长姚艳青在工作日志中写的一句话,“在北京地坛医院隔离治疗的患者,常常会因为对疾病的恐惧,对没有亲朋陪伴的孤独而陷入低迷、焦虑的情绪中,但每当有‘大白’出现,患者的眼中便闪烁着光芒。”这是希望的光,给了患者坚持的力量;这是信任的光,给了医疗队员前行的勇气。
在21天的支援工作中,医疗队员们挑战了自我、战胜了病魔,相信在所有冲锋在抗疫第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终将迎来最终的胜利。(宣传中心)
上一篇: 《王宝恩肝脏病学》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