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我院多项创新成果亮相2022中国服贸会
8月31日至9月5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首钢园举办。我院携带多项创新成果亮相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公益展区。通过展板展示、幻灯讲解、VR体验等多种形式展现医院在科技创新、医疗服务、智慧医院建设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服贸会期间,医院领导参加公共卫生高峰论坛,签署一项转化合作协议。
高峰论坛 发布可持续发展倡议
9月1日下午,我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振常出席服贸会公共卫生高峰论坛。此次论坛是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的重点活动,主题为“共促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牵头下,我院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共同发布了“携手应对全球卫生挑战,合作促进绿色医院发展”北京倡议,旨在协同高效推动卫生健康委行业绿色转型,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应有贡献。
多项科技创新成果齐亮相
“这是做什么的?它真的可以用作日常的检查吗?”
“这是4K3D内镜设备,是我们医院研究团队参与研发的设备,平常您在接受肠镜检查的时候,医生就是这样操作的,您可以尝试下。”
在我院展区前,不少观众被一台设备吸引了眼球。戴上3D眼镜,一手拿着内窥镜伸入模拟的肠道中,一手操作手柄控制内镜视角观察“肠道”内情况,观众也体验了一把消化科医生做肠镜检查的感觉。
此次服贸会上,我院带来的“黑科技”不在少数:世界首台微米级耳科CT、已在临床取得极佳应用效果的冠脉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国产单臂构型腹腔镜手术机器人、AR+MR虚拟现实增强技术,包括上文中提到的国际首个应用2D转3D成像技术的4K3D超高清内镜成像系统,多项创新成果在服贸会精彩亮相。
世界首台微米级耳科CT
该设备是王振常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联手,从创建耳科影像的规范检查方案和系统评价模式、提升耳科疾病的病生理结构显示能力入手,历经十年攻关,通过揭示疾病发生机制、构建针对性影像检查及诊断体系、创研十微米级耳科专用CT设备,大幅提升了耳科影像诊断效能和耳科影像学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解决了传统耳科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时存在的看不清、看不准、看不懂,以及“视而不见”和“显示不出”的一系列问题,助力耳科疾病个体化精准治疗。
该项目研制的科研样机在2家医院装机,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在科研样机基础上开发的产品样机已完成临床试验,并获批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2020年,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未来,研发团队还将进一步优化设备外观、提升操作便捷性和交互友好性。同时,还将推动设备智能化发展,助力设备向基层普及。
4K3D超高清内镜成像系统
该系统由国内著名消化内科专家,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澍田教授研究团队参与研发。通过3D技术,可以很好的提高病变部位的立体感(类似于3D电影),更容易帮助内镜医生发现扁平状、侧向发育型腺瘤。该设备是将视频的每帧画面拆分成左右眼两幅画面,通过精准算法优化再次进行融合成为立体图像,医护人员通过偏振眼镜进行立体观察。该设备通过软件解决了部分内窥镜无法实现3D的缺陷。同时,4K技术相对于普通图像,更加清晰,更容易发现病变,通过与3D的优势结合,会进一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这是国际首个应用2D转3D成像技术的4K3D超高清内镜成像系统。目前,该设备已申请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并已获得NMPA、CE、FDA认证,在全国开始推广应用。这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医用内窥镜摄像系统和内窥镜镜体同时获得FDA认证,被工信部和国家广电总局评为超高清视频典型应用案例,入选第八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
冠脉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该系统由我院放射科主任杨正汉教授团队参与研发,针对冠状动脉CTA重建过程耗时、诊断一致性差的问题,开发的智能诊断系统。这套AI技术方案可以自动识别断层图像中的血管走行,完整重建出冠脉的图像,同时识别狭窄、斑块等病灶的所在。在它的帮助下,原本30分钟的工作可以缩短到1分钟,医生只需进行图像和初写报告的审核即可。这大大提高了这项工作的检查、诊断效率,在常规使用该系统后,每天心脏CTA检查的患者量实现了接近3倍的提升。北京友谊医院联合全国42家医院,收集了超过1000个病例,进行多中心的临床验证。结果显示,AI技术在诊断效率和稳定性上比医生更有优势,在准确性上已经达到了高年资医生的水平。
国产单臂构型腹腔镜手术机器人
单孔腹腔镜手术是通过体表2-3cm单一小切口完成胸腔、腹腔内的手术操作。与传统多孔腔镜手术相比,单孔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美容效果好的优势,是外科临床一个突出的前沿创新领域。我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张忠涛教授团队于2008年5月完成国内第一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但是,传统器械操作的单孔腔镜手术具有“空间狭小、操作受限、管状视野”等技术难点,限制了该技术对适应症的拓展。为了解决这些技术困难,进一步扩大手术适应症,造福更多的临床患者,张忠涛教授团队潜心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工作,组织多学科团队协同攻关,突破了“可弯曲手术器械”、“3D柔性内窥镜”、“单臂集成执行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样机,技术指标达到且部分超过科技部的要求,并顺利通过型式检验。2021年12月17日,张忠涛教授团队完成了国内首例单孔手术机器人辅助胆囊切除术(First-in-Man,FIM),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成功用于消化外科手术,同时也是国产单臂构型手术机器人首次完成人体试验。
AR+MR虚拟现实增强技术
目前研发应用于医护人员内镜操作模拟培训场景中:可以把内镜下各种病变的图像(息肉,溃疡,肿瘤,腺体萎缩,粘膜结构变化,出血等)整合到消化道不同部位(食管、胃、结直肠)。通过病变识别,模拟手术操作,医护配合等方面,对内镜医护人员进行模拟培训。可以更直观对各种病变进行身临其境的观察,更真实地体验各种手术操作。
专家讲科普 大咖话健康
健康是每个人都会关心的话题,活动现场,我院科普专家带来的精彩科普讲座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施海韵、营养科副主任医师王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国鹏分别以“关于幽门螺杆菌的那些事儿”、“孕期规范化营养管理”、“耳朵里的脉搏声——搏动性耳鸣”为题,为现场观众带去生动的健康科普讲解,耐心回答观众提出的健康问题。
在展台,大屏幕上滚动播放我院制作的科普短视频,聚焦大众感兴趣的健康话题,传递健康知识与健康生活理念。
服贸会期间,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市属研究所、我院国际医学部和研究型病房也以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我院成功签署一项《糖尿病前期诊断新技术》转化合作协议。
创新推动发展,以科技创新打造优质医疗服务。未来,友谊人将进一步深化医疗技术合作,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贡献力量。(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