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58|张澍田院长:我要将这条“道”走到“亮”(2022.09.05 医师报)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媒体报道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媒体报道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58|张澍田院长:我要将这条“道”走到“亮”(2022.09.05 医师报)

来源:医师报
字号: + -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璐)这条道,很狭长、有些闷热、略微黏腻、没什么光亮,但这群人却走了43年,这条道是人人熟知的消化道。

这根管,长度不过1~2米,这群人却用它跨市、跨省、跨国界,走出“‘友谊’消化直通车万里行”,这根管便是近年来研究进展迅速的消化内镜。

这群人,代代相传、上下求索、矢志不悔,在消化道早癌诊治领域精益求精,这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下称“北京友谊医院”)消化道早癌诊治团队。

19.jpg

北京友谊医院院长、消化道早癌诊治团队带头人张澍田教授,自从医学院校毕业以来,便在北京友谊医院扎根,伴随消化内科成长,今天,让我们跟随他的目光,追溯消化内镜的来路、展望消化内镜的未来走向。

20.jpg

初相逢:致力技术引进,誓与学科共成长

1985年,当时的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尽管尚未独立成科,但已在王宝恩教授、于中麟教授的带领下全国知名,前者是我国著名的内科学、消化病学及肝脏病学专家,后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消化内镜的引进、诊疗、培训、规范等工作。张澍田教授到北京友谊医院内科,先后接受两位教授的指导,完成了硕士和博士期间的学习,也使他自己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学术追求……

21.jpg

张澍田教授和两位导师合影

在内镜介入技术没有大幅开展以前,胃肠道肿瘤、出血、胆胰结石等疾病的治疗仍需外科手术来完成,不仅创伤大,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高,诸多术后并发症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第一次接触内镜介入,是在1988 年,通过连接的显示器,我看到了内镜在迂曲的消化道内灵活自如地通行,配合完成多种诊断治疗操作。”据相关机构统计,我国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在对这些新技术产生极大的兴趣后,张澍田教授开始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将这些新技术引入到北京友谊医院,冥冥之中,他有种感觉,消化内镜或许会成为改变中国作为消化道疾病大国现状的重要手段之一。

2000年以后,北京友谊医院进入消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张澍田教授与团队聚焦消化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引入世界最尖端诊疗技术,带领科室继续向消化道早癌、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急重病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并在消化道早癌等相关疾病诊治方面取得一个又一个卓越成就。

“我看过太多太多那样的病人,来就诊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而一旦被确诊为晚期,尤其胃癌,60%的病人存活率都特别低。这对我们医生来说,是一件很痛心的事情。”张澍田教授说道。与此同时,医者同样也是普通人,也会为疾病所困:早些年,张澍田教授身边的一位同事经常肚子疼,但他并未及时就医,等做结肠镜时,发现癌已经与周边血管粘连、形成占位,连检查镜都无法顺利通过。“后来,那位同事尽管接受了外科手术和放化疗,但最后还是去世了,他才30多岁。”每每提起这件事,张澍田教授深感惋惜。

心中的触动促发了行动的动力,“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秉承这样的信念,张澍田教授抓住消化内镜器械不断发展的契机,意识到了消化内镜在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的预防和治疗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他一方面在全国消化内科医护群体中积极推广规范内镜诊疗技术,一方面举办并参加系列科普讲座以加强全社会对早癌筛查的了解,力求把肿瘤扼杀在萌芽中。

再回眸:创新硕果累累,已成学科领路人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消化内镜微微创诊治技术已经逐渐替代外科手术,在大部分消化内科疾病的诊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张澍田教授也已经成为了消化内镜诊疗领域的领路人。

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我国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迅猛发展,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技术也完成了从跟跑到齐头并进,再到部分技术国际领先的华丽转身。

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的诊治过程中,张澍田教授不断将现有技术和体系改进与创新,牵头成立了国内第一家集消化内科、消化外科、肝病科、放射科病理科五位一体的临床科研平台—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随后又在2014年被科技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认定为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全国倡导建立消化道早癌全链条诊治体系,在国内首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个性化治疗理念,为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治不断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并推动着我国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稳步发展。

22.jpg

在国内消化内镜稳步开展后,张澍田教授并未安于现状,他清楚意识到消化内镜在广大基层医院中的普及率较低,基层医院有相关需求,但内镜设备价格的壁垒与技术人才的缺乏限制了基层医院消化内镜的发展。设备少、操作少、价格高以及人才缺乏成为了基层医院消化内镜业务的发展瓶颈。

近些年,张澍田教授与其团队致力于研发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消化内镜、超声内镜、胆胰管镜等,降低内镜设备成本,扩大消化内镜普及性,最终惠及百姓,让人人享有做内镜的权利。同时张澍田教授也在极力研发内镜新技术,像国产内镜3D成像系统、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多维智能成像胆胰管镜系统等,目前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不久将来便可投入量产并推广,这些举措对提高我国早癌检出水平和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诊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眺首望:矢志不改勇当先 国际影响再加深

2020年,在世界各国都被笼罩在新冠肺炎的阴影下的时候,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迎来了喜讯——其被世界内镜组织评为了全球最佳20个内镜中心之一。自此之后,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可作为培训者参与各项国际消化内镜领域培训活动,与来自全球的消化内镜领域专家进行交流,并与其他内镜中心共同开展国际研究和国际教学,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消化内镜学。

23.jpg

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之所以会得到这样的认可,与张澍田教授起到的带头作用密不可分。而正是得益于张澍田教授这样的践行者,北京友谊医院也因此被称为“无痛医院”,更是由于有张澍田教授这样的有胸怀的医者,才使我国消化内镜微微创诊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2005年,张澍田教授发起组织了“'友谊'消化直通车万里行”活动,把先进的内镜诊疗技术力量送到基层。截至2022年,这列消化直通车已经走过37万公里、30个省,109个地级市、151家医院,培训人数超过1万人。

24.jpg

2017年,启动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推出的“将才工程”,为全国消化医生提供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培训。

2018年,启动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手拉手”项目,通过常态化的技术输出,提高消化医师的同质化水平。

2022年6月,由北京友谊医院主办的第十九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线上会议)隆重举行,共设置29个学术版块,邀请国内外422位专家,累计完成566个学术任务,内容层层递进,成为临床消化科医生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的窗口。

人常用“一条道走到黑”来形容人为了达到目的义无反顾。笔者倒想用“一条道走到‘亮’”来形容张澍田教授及其团队。

这条“道”是他们愿穷尽一生、孜孜求索的消化道、健康道;

这个“亮”是消化内镜的未来、是千万患者的未来,天光大亮、雨霁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