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援藏进行时】我院赵晓牧、王俊雄圆满完成援藏医疗任务,顺利凯旋
8月6日晚,我院普外中心主任医师赵晓牧和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王俊雄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援藏任务,顺利抵达北京。我院党委副书记农定国,党委办公室和相关科室领导前往机场迎接。
2022年7月,赵晓牧和王俊雄作为北京市第十批援藏干部奔赴拉萨,分别挂职拉萨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的职务。一年的时间,两位援藏干部,在医院管理、科室建设、临床医疗、科研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用实际行动造福当地患者,圆满完成援藏任务。
赵晓牧,我院普外中心主任医师,挂职拉萨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2022年7月,根据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卫生健康委要求,赵晓牧同志作为北京市第十批援藏干部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援藏任务。前往拉萨市人民医院任职党委委员、副院长,带领全体医疗队专家负责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全面工作。
经过短短几天的调整,赵晓牧刚刚在工作和生活起居方面逐渐适应新环境,拉萨市就突发了新冠疫情。赵晓牧按照医院安排,负责感染管理、护理管理和部分医疗管理工作。他根据在北京友谊医院的工作经验,带领医院感控科、护理部、医务处、保卫处等部门人员重新完善、增补了拉萨市人民医院院感防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建立由相关职能科室组成的感染防控队伍,每天两次例会+不定期群组讨论,及时准确地让各类问题得到了解决。为了让医院日常住院诊疗和患者救治不受影响,他提出对全院病房进行精准管理,保障了病房的正常运转;组织建立了援藏专家为主的多学科诊疗MDT团队,随时参与方舱医院的诊疗工作,为重症患者的救治保驾护航。
2023年1月底,经过返京休整,赵晓牧与其他4名援藏干部提前1个月便返回拉萨市人民医院,开始了2023年的各项工作。在拉萨市开展的领导干部“四联四包”工作暨“下基层大接访办实事”活动中,赵晓牧作为组长,深入下乡到拉萨市娘热街道吉苏村,为全体村干部进行活动动员及工作部署。同时,他带领组员深入农户和百姓谈心,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到各家各户;他积极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尽力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并依托拉萨市人民医院医疗资源,为吉苏村的群众进行了医疗义诊,真真正正为百姓做实事。5月,在他与援藏专家们的精心筹备下,“第一届雪域圣城-京拉医疗万里行学术周”活动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也是对多年来北京医疗“组团式”援藏工作的一次总结和成果汇报。
一年来,赵晓牧与医疗队全体专家以“首要责任、首善标准、首都优势”,坚持以贴近群众需求、增进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帮助当地医疗提升实际水平为新阶段援藏工作理念,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支援帮扶工作。为拉萨人民做出首都贡献,体现首都精神,传播首都文化。
王俊雄,我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挂职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2018年,我院结合拉萨市人民医院“强三甲”建设要求,签订了“以院包科”科室——消化内科,每年选派科室骨干前往拉萨市人民医院进行消化内科领域帮扶,当地消化内科的医、教、研实现了跨越式、快通道的发展。2022年7月,王俊雄同志作为援藏干部,前往拉萨市人民医院,担任消化内科主任。
抵达拉萨后,王俊雄迅速进入角色,顺利接过援藏消化专家李巍主任医师的接力棒,积极参与到科室管理工作中,对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发展做出统筹布局。他依照我院消化中心亚专科分组,根据西藏地区的的病种及医疗特色继续对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亚专业的各个学组进行深度划分和规划,并对各亚专业的发展制定计划。为进一步推进消化内镜诊治规范化,他主导制定了《拉萨市内镜质控中心管理规范》、《内镜中心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梳理了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消化道异物以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内镜诊治流程。在历任我院援藏专家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7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功获批西藏自治区2023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在为期一年的工作中,王俊雄为当地消化内科引进了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胆囊引流、痔静脉曲张套扎+硬化、内镜下贲门缩窄术,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等多个新技术、新项目,实现了部分诊疗技术从无到有的跨越,填补了区内、市内多项技术空白。在“第一届雪域圣城-京拉医疗万里行学术周”消化科分论坛中,友谊专家全面展现了消化系统疾病及消化内镜、无痛内镜麻醉等方面的操作,有效促进西藏自治区及拉萨市消化内镜学术交流,提高全区消化内科医生临床诊疗技术水平。
此外,王俊雄积极开展“师带徒”工作,通过教学查房、专题培训、手把手教学、科研例会等形式,努力培养出临床思维缜密,熟练掌握消化内镜,有一定科研水平,教学能力完备的优秀青年骨干,为科室的发展储备力量。
援藏期间,王俊雄始终牢记使命,克服重重困难,认真履职尽责,把辛勤的汗水挥洒在雪域高原的土地上,把我院“仁爱博精”院训精神传递到拉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作为医者的使命。
一年的时间,两位援藏专家把真情和汗水播撒在了高原的土地上,他们不光留下了先进的技术、留下了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更是收获了西藏人民的认可,收获了与当地人民的深深情谊。他们用先进的医学技术与无私的奉献精神践行了自己作为医者的初心与使命,为祖国边疆医疗事业发展贡献友谊力量。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