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张澍田教授团队最新研究 阐述3D消化内镜在提高结直肠病变检出率方面新进展 科学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学研究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科研动态

我院张澍田教授团队最新研究 阐述3D消化内镜在提高结直肠病变检出率方面新进展

字号: + -

20230922-1.jpg

近日,我院张澍田教授团队在Am J Gastroenterol发表题为“Effect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device on polyp and adenoma detection during colonoscop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交叉设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阐述了在结肠镜检查术中使用三维成像技术,可提高息肉检出率(PDR)和腺瘤检出率(ADR)。我院孙秀静主任医师、张倩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山东省立医院许洪伟教授、我院朱圣韬教授、张澍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已跃居至国内恶性肿瘤第2位。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及早诊早治疗的金标准,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直肠腺瘤检出率每增加1%,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就会降低3%。然而,息肉及腺瘤的漏诊仍然是结肠镜检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3D立体影像通过增加运动视差、构筑立体知觉,可能提高结直肠息肉及腺瘤的检出率。

为了验证这一技术的临床优势,我院张澍田教授团队使用3D图像成像装置进行了“三维成像装置对结肠镜检出息肉和腺瘤的作用”的多中心、交叉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在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期间连续招募年龄在18-70岁之间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研究对象接收先2D后3D (2D-3D)结肠镜检查或先3D后2D (3D-2D)结肠镜检查。主要研究终点为息肉检出率(PDR)和腺瘤检出率(ADR)。

研究共招募1196名研究对象,并最终纳入2D-3D组571人,3D-2D组583人。在第一阶段,2D肠镜和3D肠镜的PDR分别为39.6%和40.5% (OR=0.96, 95%Cl: 0.76-1.22, P=0.801);而第二阶段,3D肠镜的PDR(27.7%)明显高于2D肠镜(19.9%),提高了1.54倍。类似的,在第一阶段,2D肠镜和3D肠镜的ADR分别为24.7%和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 0.80-1.37, P=0.788);在第二阶段,3D肠镜的ADR(13.8%)明显高于2D肠镜(9.9%),提高了1.45倍。亚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3D肠镜能够有效提高ADR和PDR,降低漏诊率,尤其是提高了初中级内镜医师检出小息肉/腺瘤和扁平息肉/腺瘤的能力。

该研究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结直肠早癌筛查诊断技术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基金(Z191100006619082)的资助。

作者介绍

张澍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等。兼任中国医院协会第三、四届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九届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六届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第四、五届会长,亚太消化内镜学会第六、七届委员,世界华人消化医师协会第一届会长,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主编,中华消化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 副主编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消化内镜学(Endoscopology)”。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等项目。主编专著10余部,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Gut、Endoscopy、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等杂志发表 SCI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