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实施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 成功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患者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友谊新闻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友谊新闻

我院实施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 成功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患者

发布时间:2024-08-27 浏览次数:
字号: + -

近日,我院肝脏移植中心成功为一名患有巨大肝血管瘤的61岁患者实施了体外肝切除+自体右半肝移植手术,挽救了患者生命。

患者张女士的病情可追溯至13年前,当时她因腰痛、腹胀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左肝处存在一个直径达12~13厘米的巨大肝血管瘤。当地医院采取了介入栓塞治疗,但不幸的是,张女士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过敏性休克,且一年后复查显示血管瘤并未明显缩小。由于担心介入治疗可能导致腹腔粘连,切除手术又存在出血风险,当地医院肝脏外科最终没有进行后续治疗。张女士只能进行定期复查。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女士的肝血管瘤持续增大,症状也日益加重。3年前,她的腹胀症状进一步恶化,出现了严重的腹腔压迫症状,进食减少,导致消瘦乏力,全身状态急剧下降。复查CT显示,血管瘤直径已增至19.2厘米。

由于此前介入治疗有过敏情况,手术切除也因肿瘤体积过大、肝内血管解剖结构移位而变得极为困难。多家医院对此束手无策,在此期间张女士又出现了下肢紫癜症状,血小板减低、贫血接踵而至,用药治疗仅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张女士的病情似乎陷入了绝境。

在绝望之际,张女士找到了我院肝脏移植中心的朱志军主任。朱主任仔细询问病史并阅读患者检查结果后,凭借丰富的肝脏外科和肝脏移植手术经验,他迅速考虑到,虽然张女士的肿瘤在腹腔内切除,确实会因空间逼仄和血管的转位有不小的难度,但是如果利用自体肝移植术式,将整个肝脏切下来,离体条件下去切除肿瘤,然后再将健康的肝脏重新移植回去,那么整体安全性将会大大提高。此时朱主任心里有了初步的方案设计:首先尝试在腹腔内切除肿瘤,如果阻断肝门后血管瘤体积缩小,那么则按照传统术式去切除肿瘤。如果肿瘤缩小不理想,那么采用自体肝移植的方式,手术依旧可以顺利完成。

收入住院后,朱主任和魏林主任迅速给张女士设计了周密的术前评估计划。朱主任从影像学检查上看到,患者肝内重要的血管和胆道都被肿瘤所紧密包绕,在体如果有损伤会非常被动,如果离体切除肿瘤,修补和重建管道的难度会大大减小,安全性会提高。同时,张女士有短时间内肿瘤迅速生长的病史,需要与恶性疾病鉴别诊断。其次,张女士的肿瘤切除后,剩余肝脏是否够用,是否会发生肝衰竭,还需要估测肿瘤和残余健康肝脏的体积。肝移植中心鲁一达医师估测了肿瘤和残肝的体积,此时的肿瘤已经生长到了9.5厘米x23.6厘米x31.5厘米,体积达5400立方厘米,而残余的健康右半肝仅有800立方厘米。为此,肝移植中心组织影像中心、肝病内科和肿瘤科专家进行MDT (多学科诊疗团队)会诊,张女士的病情得到了全面评估。

准备周全后朱主任为张女士安排了手术,术中打开腹腔后发现患者肿瘤下缘已超过耻骨联合,阻断肝门后肿瘤体积有所缩小,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为减少术中大出血风险,朱主任果断决定行体外肝切除+自体右半肝移植手术。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成功克服了重重困难,手术历时8小时顺利完成。

术后,张女士的监护治疗同样面临巨大挑战。在孙丽莹主任的带领下,重症肝病监护室的医护们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状态、血色素、肝功能、肝脏血管超声以及引流量和性状。术后第6天,张女士的血小板恢复正常;术后第10天,肝功能也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这一系列的积极变化标志着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张女士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已经顺利出院。

科普小贴士:

自体肝移植手术(Autologous Liver Transplantation)是一种针对传统外科肝切除困难患者的创新治疗方法。该手术通过将全肝切除后在体外冷保存状态下完成病灶切除和残余血管重建,再将剩余的肝脏重新植入腹腔,从而避免术中大出血的风险。肝血管瘤(Liver Hemangioma)作为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虽然大多数直径较小且无需治疗,但巨大血管瘤可因瘤内血栓形成,大量消耗血小板和凝血物质,造成血小板减少症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该现象称为Kasabach-Merritt综合征,需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彰显了我院的综合实力和肝脏移植中心在复杂肝脏外科领域的高超水平,也为类似病例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为更多患者造福。

(普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