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成功切除特大子宫肌瘤(2023.11.16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本报讯(记者 池阳)“患者刚走进诊室的时候,我以为她挂错号了,因为她当时的外形很像足月孕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副主任刘芸回忆。近日,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成功完成院区成立以来最大一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在手术一周后恢复良好,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物最大直径为40厘米,占据整个腹部及盆腔,部分组织为囊性,盆腔器官被严重挤压变位,看上去类似卵巢肿瘤,初步估计在摘除肿物后患者会丧失部分生育能力。”回想起来,刘芸仍然对初见患者时的情景记忆如新。“要切除如此巨大的肿物,术前要考虑到各种手术中突发事件可能。”
因为肿物性质有不确定性,手术团队做了全面准备。手术开始,在打开腹腔后,刘芸立刻判断出肿物来源,属于子宫肌瘤中的阔韧带肌瘤。“在发现这个状况后,我们立刻转变了手术策略,考虑到患者未婚且有生育意愿,希望能保留器官功能,保存患者的生育能力。”
巨大的肿物压缩了手术空间,更与周围器官、血管形成了粘连,且肿物供血丰富,出血风险高。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切除,难度可想而知。手术团队迎难而上,耐心细致地剥离粘连在肿物上的血管、输尿管和肠管,为曲张怒张的血管分别止血。这个过程需要手术团队精细准确地分辨每一根血管的边界,在血管边界打孔分离,而后剪断缝扎。刘芸说起这段手术经历,语气十分严肃,“缝扎的时候一个针眼都不能偏离,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血管破裂,引发大出血。”
由于患者腹部肿物过大遮挡手术区域,刘芸在手术时保持着肿物多次调整切除策略,力求最大限度保留器官功能,减少出血,但挑战仍然不断。“过大的肿物带来了两个问题。首先是肿物长期挤压患者盆腔和腹腔的血管,在取出肿物的过程中,如果受压血管突然开放,流回心脏的血液量就会下降,造成患者分布性休克。其次是肿物挤压使部分膀胱壁变薄,分离中膀胱出现了破口。”所幸手术团队并非孤军奋战,麻醉科的医师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注入血管收缩类药物,让受压血管保持紧缩,迅速纠正了休克。同时,泌尿外科医师快速完成患者膀胱修补,将手术带来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手术,患者体内重达21斤的肿物被顺利取出,手术过程中只失血了400毫升。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等待术后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