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友谊科创成果】前列腺癌治疗研究新进展:多孔 Se@SiO₂纳米球联合多西他赛的创新应用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院持续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期。我院科技处紧密围绕“十四五”规划蓝图与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积极引领科研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旨在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学科增长极,促进研究成果“组团式”高水平产出。近期,医院推出【友谊科创成果】专题栏目,逐一展示推介医院在医疗科研领域的最新成就。
前列腺癌治疗研究新进展:多孔Se@SiO₂纳米球联合多西他赛的创新应用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因其对化疗药物多西他赛(DTX)的耐药性,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难题。传统治疗方案在延缓肿瘤进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敏感性较低、长期预后改善不明显等问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难以有效提升。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医用纳米材料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潜力逐渐显现。为破解CRPC治疗中的核心难题,我院泌尿外科杨博宇医师及其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多孔Se@SiO₂纳米材料应用于CRPC的治疗,探索改善患者预后的可能性。
研究内容与成果
为解决CRPC化疗敏感性低的问题,研究团队聚焦于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成功制备了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多孔Se@SiO₂纳米球。这种纳米材料结合了硒元素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与二氧化硅的生物相容性,其多孔结构有助于药物的稳定释放与靶向递送。
研究表明,多孔Se@SiO₂纳米球在体内外均表现出显著的生物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在体外实验中,该材料显著提高了CRPC细胞对DTX的敏感性。具体而言,该纳米球通过阻止自噬流的形成,从而减少了CRPC对DTX的耐药性。这一机制的发现为医用纳米材料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化疗阶段的应用提供了全新视角。
基于多孔Se@SiO₂纳米球在CRPC治疗中的卓越表现,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展了多维度的基础研究,并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的支持,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研究平台,助力团队在材料科学与肿瘤医学交叉领域取得更多创新成果。
研究团队进一步验证了该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和抗肿瘤疗效,并阐明了多孔Se@SiO₂纳米球的治疗作用机制。该治疗策略不仅可以降低治疗成本,还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为未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此外,多孔Se@SiO₂纳米球的成功研发还为开发其他类型的纳米药物提供了参考模型,为纳米医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 Today》(影响因子13.2),成为CRPC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团队不仅完善了纳米材料的合成工艺,还探索了其在其他癌症治疗中的潜力。通过研究材料的结构优化与功能调控,团队发现纳米材料的多孔结构和硒元素的协同作用是其提升化疗敏感性的关键因素。此外,团队还尝试将该材料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应用,为多药联合治疗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不仅关注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同时致力于解决技术转化中的瓶颈问题。例如,在电泳电转过程中,由于电泳液、电转液内离子浓度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实验效率降低,团队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电泳电转技术。通过不断优化操作条件和设备性能,团队成功申请并获批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控制组分浓度的电泳电转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该技术通过精准控制电泳、电转过程中的组分浓度,显著提升了Western Blot实验的效率。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团队在多学科交叉研究中的技术创新能力,还为基础研究技术改良提供了转化的方向。
团队介绍
我院泌尿外科长期致力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基础与转化研究,以多学科交叉合作为特色,将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化学工程及临床医学相结合,形成了一支学术与实践并重的科研团队。
近年来,团队成员在多个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高影响力的研究论文,涵盖纳米医学、化疗敏感性机制及前列腺癌临床转化研究等领域。此外,团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发表报告,充分展示了医院泌尿外科在纳米医学领域的创新能力与学术影响力。
未来展望
在当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探索多孔Se@SiO₂纳米球在其他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潜力,特别是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疗法的联合应用。同时,本团队将优化纳米材料的合成工艺,进一步提高其生物安全性、靶向性和稳定性,以更好地满足临床转化需求。
未来,本团队将致力于研究纳米材料在肿瘤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机制,探索其在肿瘤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及个性化医疗中的潜在价值。通过不断完善技术体系和转化路径,在泌尿中心主任牛亦农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希望将更多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造福更多癌症患者,推动肿瘤治疗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