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友谊科普】放疗:精准打击肿瘤的“隐形手术刀”
据统计,约70%的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会需要用到放疗这一重要手段。它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用的抗癌武器。但我国只有30%的患者真正接受过放疗。提及放疗(即放射治疗),不少人心中会涌起恐惧,可能会联想到“放射”“射线”“辐射”。这种担忧虽情有可原,但实则大可不必。因为放疗是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与精准控制的医疗技术,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均得到了充分保障。放疗能够治疗哪些疾病?肿瘤放疗的疗效又究竟如何?放疗与手术、化疗的区别是什么?能替代手术或化疗么?请听我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赵宏、主治医师赵鹏飞科普讲解。
放疗的“前世今生”
放疗的“老祖宗”是1895年发现的X射线,但真正用于癌症治疗是在20世纪初。早期设备简陋,副作用大,所以大家对放疗的印象不好。现在我们有了精准导航的CT、核磁,还有智能计算机系统,放疗已经从“炮轰击”变成了“狙击枪点射”。通俗来讲,现在我们临床上应用的高能量射线(如X射线、质子束),也就是放疗,就像“微型子弹”,可以穿透皮肤,直接打击肿瘤细胞的DNA,让它们无法繁殖和生长。正常细胞有“修复能力”,但肿瘤细胞“修复差”,所以射线能精准杀伤肿瘤细胞。很多人一听到放疗就害怕,觉得是洪水猛兽,但其实它才是肿瘤治疗中“低调的王者”。
放疗能治疗什么疾病?
放疗是现代肿瘤治疗的三大基石(手术、放疗、化疗)之一,它是一种高效、精准、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放疗在根治肿瘤、辅助治疗、缓解症状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放疗也具有很多的“超能力”,比如对于我国广东地区高发的鼻咽癌,放疗是首选的根治性治疗手段,接受放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超80%;对于早期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的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放疗不仅可使患者免受手术创伤,还能保住肺功能。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术后放疗可大大降低局部复发率,是乳腺癌保乳术术后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对于一些儿童肿瘤,质子放疗能显著减少对发育中器官的损伤,比如大脑、眼睛等。
放疗与手术、化疗的区别是什么?能替代手术或化疗么?
放疗的治疗方式包括根治性放疗、术前放疗、术后放疗、放化疗同步治疗或者与靶向和免疫治疗联合。与手术和化疗相比,放疗属于局部治疗,就像是“定点清除的特警”,只打指定目标;而化疗则是“全身巡逻的警察”,抓坏人但也可能误伤好人(也就是我们的正常细胞)。与手术相比,手术是“砍刀”,放疗是“激光剑”,放疗不需要开刀,对于位置刁钻的肿瘤(比如脑干、脊髓附近),放疗更安全。
对于放疗能否替代手术或化疗?在早期的鼻咽癌、肺癌、宫颈癌、喉癌或者前列腺癌,单纯根治性放疗就可以治愈疾病。但在一些情况下,放疗并不能完全替代手术或者化疗,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更好地治疗肿瘤。比如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或者头颈部鳞癌,术前新辅助放疗可以进一步缩小肿瘤,使不能手术的肿瘤变得可以手术,或进一步降低手术难度、范围或保留功能器官。对乳腺癌、头颈部鳞癌等肿瘤手术后进行辅助放疗,可以进一步消灭潜在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对于存在脑转移或骨转移的患者,通过姑息性放疗可以加强脑转移控制、骨转移止痛或改善肿瘤压迫、出血等相关症状,大大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放疗与化疗搭配,或者与免疫/靶向治疗联合,可以在肺癌、食管癌、直肠癌和宫颈癌等疾病治疗中相互增敏,进一步提高疗效。
放疗的流程
患者在就诊放疗科之后,放疗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之后决定是否放疗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确定放疗方案之后,就进入到了放疗的流程,放疗过程主要包括模拟定位、靶区勾画和治疗计划设计、计划验证以及治疗实施4个部分:
放疗定位:患者躺在专门的CT模拟定位治疗床上(有时会需要核磁定位或者PET/CT定位),根据治疗部位需要制作固定模具(如面罩、体膜)以确保每次姿势一致,像“量体裁衣”一样固定姿势。扫描图像之后医生会用荧光笔或者皮肤墨水在患者的皮肤上画线,确保之后每次的治疗位置都与定位时一致。
靶区勾画及治疗计划设计、以及计划验证阶段,是医生和物理师的核心工作,这个部分患者不参与。就是为什么患者进行放疗定位后还需要等待几日才可治疗。此期间医生和物理师将完成以下工作:
① 医生会在患者定位的CT图像上勾画靶区和需要保护的重要器官,确定患者的处方剂量,限制正常组织接受的射线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之后交给物理师进一步设计治疗计划。
② 物理师用计算机算出射线数量、角度、形状,然后计算剂量分布并优化计划,确保肿瘤得到足够杀伤剂量的同时,周围正常组织剂量降到最低,以达到“高效低毒”的目的。
③ 治疗计划经医生审核通过后,在治疗正式开始前,需要在加速器上用验证设备实际测量一次,确保实际照射的剂量和位置与计划完全一致,以保证患者朋友得到放疗是精准的。之后就是进行精准放疗打击肿瘤了。
确保实施肿瘤精准放疗,需要患者做什么配合?
在患者首次放疗时,主管医生和摆位治疗技师会帮助患者躺在治疗床上,根据定位时勾画的体表标记线、固定模具等进行摆位,需要患者在摆位时全身放松、避免身体处于紧绷较劲的状态、平静呼吸并保持姿势稳定不动。每次放疗时不会有任何感觉,时间也比较短,每次治疗大概几分钟,一个完整的传统疗程通常需要多次照射(如15-35次),目的是将总剂量分次给予,让正常组织有时间修复,同时更有效杀死癌细胞。整个过程中需要患者朋友们把体表标记线都留好,如果标记线浅了需要及时找医生加深,如果标记线没有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影响治疗的精确度。
肿瘤放疗的常见副作用及应对方法
射线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照射到肿瘤周围的一些正常组织,引起一些反应。副作用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取决于照射部位、总剂量、个人体质等,现代精准放疗已大大降低了副作用风险。常见的副反应包括全身反应和照射局部反应:
全身反应:最常见的是疲劳,其次包括食欲不振、血象下降(白细胞、血小板减低等),需要患者在治疗期间保证休息、均衡营养、遵医嘱按时监测血常规。
照射局部反应:
① 皮肤反应:最常见的是发红、发黑、干燥、瘙痒、脱屑(像晒伤样)。应对措施包括:减少照射皮肤水洗、避免摩擦/搔抓,穿宽松棉质衣服、避免日晒,可使用医生推荐的药膏或者防辐射喷剂,切勿自行涂抹不明药膏或偏方。
② 粘膜炎:口腔、咽喉部粘膜炎通常表现为口干、口腔溃疡、吞咽疼痛。食管粘膜炎表现为吞咽困难。直肠粘膜炎表现为腹泻、里急后重。膀胱粘膜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应对措施包括:保持口腔清洁(漱口水)、清淡温凉软食、多饮水、使用黏膜保护剂、止痛药、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并遵医嘱。
值得注意的是,放疗的副作用是暂时的,绝大多数副作用在治疗结束后几周至几个月内会逐渐减轻消失。常规情况下医生会在治疗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果治疗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务必及时告诉主管医生。
放疗后身上有辐射么?可以抱孩子或者影响家人么?
绝大多数体外放疗(直线加速器)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离开治疗室,身体内没有任何放射性,不会对他人造成任何辐射危害!可以正常与家人(包括孕妇和儿童)接触、生活。体外放疗的射线(如X射线)是“穿身而过”,不会在体内停留或蓄积。射线停止,作用即停止。但是,近距离治疗(如后装插植、粒子植入):治疗期间体内有放射源,医生会告知特殊防护要求(如保持距离、时间限制),治疗结束后取出或衰减后即无危害。另外,核素治疗(如碘131)属于内照射,需要遵循特定的防护隔离期。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体外放疗,外照射体内没有任何放射性。
接受放疗后是否能做其他影像检查?
外照射放疗体内没有任何放射性,不会危害他人,放疗期间或放疗后完全可以进行必要的X光、CT、核磁、超声等检查。这些必要的检查都是不影响的。
放疗期间能吃中药么?
放疗期间可以吃中药。中药有固本扶正的功效,可以进一步改善肿瘤放疗患者的身体机能,提高治疗的耐受性。但是需提前告知主治医生,因为部分中药可能影响肝功能或与西药相互作用,因此建议在放疗主管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口服中药调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