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妙手”解难题——我院成功为患者切除骶前巨大皮样囊肿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友谊新闻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友谊新闻

“微创妙手”解难题——我院成功为患者切除骶前巨大皮样囊肿

发布时间:2025-09-26 浏览次数:
字号: + -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骶前巨大皮样囊肿患者实施手术。困扰患者两年的 “沉默病灶” 被彻底清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康复出院,重获正常生活。

两年前,张女士在一次体检中被发现骶前部位存在一个囊性占位。由于当时没有明显不适,她选择了保守观察。然而近一年,她逐渐出现持续性的臀部胀痛,不论是站着、坐着还是躺下,都无法得到缓解,同时出现了排便困难的问题,最严重时可长达一周无排便。今年复查核磁共振提示,骶前占位较前明显增大。这个“沉默的囊肿”终于显露出威胁健康的信号。

张女士慕名前来我院神经外科孙建军主任专家门诊。孙建军主任仔细结合病史与影像学资料,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该病灶为骶前巨大胶囊性占位性病变,影像学特征符合皮样囊肿表现。囊肿体积约800ml,较两年前增加了约40%,且向前压迫直肠等脏器,已经具备明确的手术指征。于是,患者被收入神经外科准备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孙建军主任组织团队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讨论。由于囊肿位于骶骨前方,前方和上方毗邻直肠、肛管等重要脏器,下极超过尾骨尖,若直接从肛门附近切入,虽然距离囊肿距离近,但容易造成感染甚至损伤肛门功能。团队经过反复权衡,从手术安全性、彻底切除率以及术后恢复等多方面综合考量,最终决定采取尾骨旁小切口入路。这种入路能够有效避开主要脏器与血管,减少切口污染风险,同时保证手术野清晰。

手术当天,患者取侧卧位,切口仅长2.5厘米。术中首先用粗针穿刺抽吸部分黄白色脂性囊液,随后沿穿刺道置入内镜通道。借助神经内镜的多角度近距离观察优势,手术团队逐步清除囊肿内容物,其中包括毛发、毛囊、骨质等组织。随着操作推进,原本巨大的囊肿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术毕严密缝合皮下组织,皮肤采用美容缝合。患者麻醉清醒后,困扰她许久的臀部胀痛感完全消失。术后第二天便能下地活动,恢复良好。复查MRI提示囊肿已完全切除,切口愈合顺利,患者带着轻松的心情康复出院。

皮样囊肿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它的发生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层残余组织“迷路”到了身体其他部位有关。囊肿的内部往往含有毛发、皮脂、角质、甚至牙齿或骨样组织,因此在影像学检查时会呈现出很典型的“脂性信号”。大多数情况下皮样囊肿是良性病变,不会像恶性肿瘤那样迅速扩散转移。但是,如果囊肿持续长大,会对周围重要脏器、神经或骨骼造成压迫,导致疼痛、排便困难、甚至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极少数情况下,皮样囊肿可能发生恶性变,演变成皮样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因此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的标准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尤其是当囊肿体积较大或症状明显时。传统手术往往需要较大的切口,而随着神经内镜和微创技术的发展,医生可以通过微小切口配合内镜直视,将囊肿内容物彻底清除,既能保证切除彻底性,又能减少切口创伤和术后并发症。预后方面,大多数患者在囊肿切除后都能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复发率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如果囊肿残余或切除不彻底,则可能在多年后复发,因此需要术后定期随访复查。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帮助患者摆脱了困扰多年的顽疾,也再次体现了我院神经外科在微创手术领域的探索与实力。近年来,我院神经外科持续推进“精准、微创、个体化”的诊疗理念,尤其是在颅底、脊柱和骶尾部复杂病变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团队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依托多学科协作和前沿技术,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