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日记,一段初心:我院田丹教授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友谊新闻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友谊新闻

一纸日记,一段初心:我院田丹教授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发布时间:2025-11-24 浏览次数:
字号: + -

20251124.jpg

近日,我院普外中心实验室副主任田丹教授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北京市第786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份带着温度的“生命礼物”第一时间启程,为一位亟待治疗的白血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捐献期间,他更以科研工作者的严谨态度写下“真实野生 Case Report”,用文字定格这段特殊经历。这份跨越多年的善举,始于他18岁踏入医学领域时的初心,也让“守护陌生生命”的承诺,有了最动人的落点。

故事的起点,是18岁刚踏入医学领域的那个夏天。一次献血时,田丹偶然得知,只需从献血样本中留存几毫升,就能加入中华骨髓库,为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带去希望。“举手之劳,或许能够挽救一个生命”,这个简单却有力量的念头,像一颗种子,悄悄在他心底扎下了根。2019年,医院组织员工无偿献血,中华骨髓库的招募信息再次映入眼帘,当年的初心被重新唤醒,他毫不犹豫地完成留样,正式成为一名志愿者,开始了对陌生生命的默默守候。

这份守候,一晃便是六年。2025年10月,一通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让这份漫长的守候有了温暖回响——田丹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基因匹配度达80%,更幸运的是,他在候选者中最终顺位第一。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像一束光,照亮了两个陌生人的生命轨迹。对田丹而言,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幸运,更是一份不容错失的救人机会,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答应捐献。

这份坚定的背后,是家人毫无保留的理解与支持,是他们的信任与鼓励。作为深耕医学领域的研究者,他更以专业的态度做好万全准备:调整生活节奏,保证充足睡眠,注重营养均衡,用规律作息调养出最佳身体状态,以严谨与认真,对待这场特殊的“行医”。

体检顺利通过后,田丹入住指定隔离酒店,启动动员剂注射(G-CSF),为采集做最后的准备。隔离期间,他严格遵守防护要求,面对注射后出现的轻微流涕、肌肉酸胀等正常反应,始终从容平和。他知道,这些短暂的不适,都是为了让素未谋面的患者多一份生的希望,每一分坚持,都在拉近与生命救援的距离。

采集当日,近六个小时的静静守候,380毫升造血干细胞缓缓收集完毕。当采集结束的那一刻,田丹长舒一口气,一身轻松——此前一周的不适尽数消散,心中满是释然与期待。这份承载着十八载初心与双重幸运的造血干细胞,第一时间被送往患者身边,为这场跨越多年的心愿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捐献期间,田丹并未停下“传递价值”的脚步。作为深耕科研领域的从业者,他延续了工作中严谨务实的专业底色,深知“真实案例”对破除认知壁垒的重要性,于是写下一份“真实野生 Case Report”。全文无华丽辞藻,只为用亲身经历帮更多人扫清对捐献的认知雾霾,让善意少些犹豫、希望多些可能。

这场跨越陌生的爱心传递,终于了却了田丹18岁时的初心。它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一位医者践行誓言的平凡善举,却如一束微光穿透迷雾,照亮了血液病患者的求生之路。这份善意与温暖,也让“互助互爱”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终将汇聚成守护生命的磅礴力量。

(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