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我院成功完成一例复杂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近日,我院心脏中心陈晖教授带领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西城院区完成了一例复杂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术后当天即可下地正常活动,目前已康复出院回归正常工作生活。
该患者是一位青年女性,因为胸闷、喘憋来到我院进行检查。在超声检查中,医生发现她有心脏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准备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手术治疗。收入住院后,超声心动图室的医生再次为患者进行了术前超声检查,发现患者的心脏房间隔中段回声脱失约1.43×1.85厘米,使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RT 3DxPlane)检测,结果显示她心脏房间隔缺损的最大径高达2.04厘米,而患者的房间隔全长不足4.0厘米。同时,这个巨大的缺损距离主动脉侧没有明显残端,距离心房顶部和下腔静脉侧的残端都是软边,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短残边型缺损。这样的结构给介入封堵术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一方面,对于大型且短残边型缺损,进行介入封堵时应尽量选择型号较大的封堵器,否则会因无法夹闭或固定不牢造成封堵器的脱落或残余较大分流;但另一方面,患者的心脏房间隔总长不足4.0厘米,如果选择型号较大的封堵器又会影响房室瓣的开闭以及磨蚀主动脉根部,造成其他的严重并发症。
面对这例结构复杂、具有挑战性的病例,医院心脏中心陈晖教授组织结构性心脏病团队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讨论,最终决定选择腰部直径28毫米的封堵器,采用“肺静脉释放法”进行操作。手术由团队副主任医师周力和副主任医师马国栋合力进行。按照既定的方案,他们凭借娴熟的技术将封堵器在缺损处释放成功,不到40分钟便顺利完成了封堵。在床旁超声检查中证实,术中封堵器位置固定,形态良好,房间隔缺损导致的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情况消失,房室瓣及主动脉根部也都没有受到影响。手术完成得非常成功,患者当天就可以下地正常活动,目前已经康复出院,回归到正常的工作生活。
本次具有挑战性的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成功完成,是我院心脏中心团队不断锐意进取的坚实成果,也为医院进一步开展更复杂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房间隔缺损是成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是左、右心房之间残留的未闭缺损,临床中女性较男性多见。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易感症状;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肺动脉高压表现;严重时还会并发肺栓塞、体循环栓塞以及右心衰竭等。继发孔型的房间隔缺损可以通过经导管介入封堵手术完成治愈,术前经过超声心动图评估,术中通过穿刺股静脉送入封堵器在缺损处进行封堵。该手术微创、疗效确切,是目前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主要手段。(心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