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友谊科普】不必谈“核”色变 —— 走近核医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核”开始被逐渐应用于医学领域,核医学已经成为医院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但还有许多患者不了解核医学的具体内容。核医学技术是什么?能检查和治疗哪些疾病?核医学检查安全吗?请听我院核医学科医师许燕峰进行讲解。
核医学科能做什么?
核医学科就是运用现代核医学技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专科。放射性药物是核医学的“灵魂”。放射性药物一般是由放射性核素和被标记物“镶嵌”而成的。被标记物的靶向性决定了放射性药物在人体内的去向,以此达到对疾病进行特异性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在诊断方面,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主要是显示器官或组织的形态学变化;而核医学检查不仅可以显示病变的解剖学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反映器官和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乃至分子水平的变化,从而在仅有功能改变尚无形态结构异常的阶段显示病变,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例如被大家所熟知的PET/CT。18F-FDG PET/CT是目前最先进的分子影像学检查,可以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分期、疗效评估、预后评价等“一站式服务”。
在治疗方面,核医学的“王牌”是精准治疗,例如,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因此甲状腺细胞可以摄取131I。131I不仅可以用于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毒性腺瘤引起的甲亢,也可以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核医学检查安全吗?
核医学的检查都有辐射,那么是不是只要做了核医学的检查,就会对身体产生损伤甚至发生癌变呢?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刻都在接受着辐射,宇宙、陆地、建筑物、动植物、空气乃至人体本身都存在辐射。低剂量、短时间的辐射不足以影响身体健康,而能损伤人体的大剂量辐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难接触到。辐射并不一定意味着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医学上常采用“有效剂量”来评价辐射剂量,常用单位为毫希沃特(mSv)。中国每年受天然辐射照射的人均有效剂量约为3.1mSv。某些植物内也存在放射性核素,例如香蕉含有放射性钾,吃一根香蕉会受到大概0.1μSv辐射;烟草里有放射性钋和铅,一个每天吸20支烟的烟民每年吸收辐射剂量远远超1mSv辐射。
核医学常规全身骨扫描检查对患者造成的总有效辐射剂量约4-5mSv,与其他放射性检查相比并不高。从报告数据可以看出,做一次PET/CT所产生的辐射与一次CT腹盆腔增强(约20mSV)或一次CT胸腹部连续平扫(约18mSV)所产生的辐射值差不多,且现在的PET/CT中的CT采用低剂量的定位CT,更进一步降低了辐射,检查的有效剂量可低至11.8mSv,对人体无致癌性。而刚刚做完PET-CT检查的患者,每小时会对身边的人产生0.024mSV的辐射剂量,相当于拍摄了一张胸片的剂量。随着患者对药物的代谢以及药物本身的衰变,时间越长产生的辐射剂量就越少。24小时后患者的体表辐射水平就已经接近天然本底辐射。(核医学科 许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