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我院举办“消化内镜学国际大讲堂” 助力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内镜诊疗水平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落幕之际,10月23日,为期10天的北京友谊医院第五届“一带一路‘友谊’消化内镜学国际大讲堂”顺利启动。
该项目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和我院共同主办,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师的一项消化内镜学培训课程,旨在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升消化内镜诊疗水平。来自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不同国家的6名内镜医师将参与此次培训学习。
10月23日下午,该项目的启动仪式在我院门急诊楼九层第一会议室举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合处副处长刘畅,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副处长魏合章,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澍田,党委常委、副院长吴静,副院长李鹏及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本次培训学员等参加了开幕式。活动由我院副院长李鹏主持。
张澍田在致辞中强调了内镜临床医生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以及要将优势经验分享给沿线国家、形成共赢局面的必要性。他表示:“利用国内优秀培训及教育体系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消化内镜技术进步,是我们每一个心怀家国情怀的消化内镜人共同的愿望。”
“‘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在医疗领域的合作正在逐渐加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合处副处长刘畅对过往内镜培训课程予以高度评价,指出该平台的搭建将拉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化内镜水平间与中国的差距,有力提高发展中国家消化内镜治疗水平。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科教处副处长魏合章总结了高级消化内镜学国际大讲堂在普及技术、搭建桥梁、扩大影响方面的优势地位,并表示“一带一路‘友谊’消化内镜学国际大讲堂”是“一带一路”建设在医疗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
在全球所有癌症中,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为163.8/10万,约占所有癌症的25%,消化道癌症的死亡率为91.0/10万,约占所有癌症的35%,是威胁大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地区环境、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存在差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化道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普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的数据,印度尼西亚的消化道癌症发病率为175.5/10万,死亡率为106.1/10万,而白俄罗斯的消化道癌症发病率更是高达246.4/10万。
此外,在这些国家及地区,消化道癌也存在早期诊断率低,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等问题和难点。“一带一路‘友谊’消化内镜学国际大讲堂”项目将通过传播新技术、新理念,摸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先进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输出的模式,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提高发展中国家消化内镜治疗水平,传播内镜微创理念,减轻患者在治疗中承受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造福沿线国家的广大百姓。
本次消化内镜学国际大讲堂为期10天,我院知名消化内镜学专家学者将以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US(超声内镜)为主题的授课,将通过理论学习、手把手现场教学、观摩实操、模拟离体操作等方式,帮助学员掌握规范化的消化内镜手术技能,了解不同场景下的诊疗方案,使学员建立起坚实临床诊疗基础,实现从诊疗理论到实践操作各方面得以完整提升。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Dr.Finly Septianto是此次培训的学员之一,他是松巴哇贝萨尔医院的首席内科医师。他表示,在印尼做内镜诊疗的医生和设备数量有限,很多患者甚至没听过内镜诊疗。他希望能把这些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带回国家,让患者能得到更好的诊治。Dr.Narongsak Ratchapakdee目前是泰国一家医院的主任,他有着丰富的消化道内镜手术经验,他衷心希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能不断取得新进展,让更多患者受益。
2016年3月,“一带一路‘友谊’消化内镜直通车万里行”暨“‘友谊’一带一路国际内镜学院”,在北京举行了项目启动仪式和专家会议。经过7年多的发展,该项目共培训了来自十余个国家、近50名学员。而“一带一路‘友谊’消化内镜直通车万里行”也行驶了多站,与当地医院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他们带去了规范的消化内镜手术技能以及先进的诊疗理念。
十年来,中国内镜行业迅速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出为我国与各国同道进行消化内镜国际学术交流提供重要渠道。“一带一路‘友谊’高级消化内镜学国际大讲堂”至今已举办五届,不仅提升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化医生的诊疗水平,让万千患者获益,还扎实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持续开展卫生援外工作,体现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大国担当,织起了一张消化领域的“健康大网”,让“友谊”之花在“健康丝绸之路”绚丽绽放。(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