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通州院区启航六周年】精准医疗领域,肝脏移植技术创新与优质服务同行
2018年12月,作为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落实北京新总规的首个医疗项目,我院通州院区正式开诊。至今院区已平稳运行六年。六年间,医院不仅持续精进医疗服务质量,创新医疗模式与理念,更将同质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深深植根于通州区及周边居民的心中,赢得了广泛赞誉与信赖。医院始终坚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宗旨,着力推进特色优势科室在通州院区的蓬勃发展,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这里感受到温暖与希望,真正实现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与使命。
肝脏移植中心于2019年9月17日搬迁到医院通州院区。搬到通州院区后,肝脏移植中心床位数扩展到60张,病房也变得更加的整洁明亮,在这6年多的时间里,中心完成了712例肝脏移植手术,其中活体肝移植382例,儿童肝移植352例,有着多项技术创新,获评首批北京市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并且获得了首都医科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学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三等奖及北京市通州区科技创新人才“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肝移植多样术式技术创新引领发展
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是国内开展肝移植术式种类最多的中心,可开展所有肝移植术式。
这几年,肝脏移植中心优化了活体供者手术,率先改良并开展了多项供者腹腔镜微创新技术,减少供者创伤、促进快速康复,显著的提高了供者安全。中心完成了世界首例单孔腹腔镜下的左外叶供肝获取、国内首例全腹腔镜吲哚菁绿(ICG)荧光引导下的单独Ⅱ段供肝获取。累计完成腹腔镜供肝获取近300例,包含左外叶、左半肝、右半肝、单独Ⅱ段、Ⅲ段、含尾状叶的左半肝、右后叶,成功完成了所有形式的腹腔镜微创供肝获取手术,也是我国开展活体肝移植腹腔镜供肝手术术式最多的团队,中心还开展了北京市首例“机器人”供肝获取手术,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中心不仅优化了活体供者手术,还率先开展了腹腔镜儿童微创肝移植术,目前肝脏移植中心已有20余位患者接受了该种术式的肝脏移植手术。并且在2022年创下了国际上有文献报道的成人活体最小移植物的纪录。利用小体积的辅助肝移植手术,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器官的利用,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引领了微创技术在肝移植手术中应用的新方向。
肝脏移植中心积极开展遗传代谢性肝病肝移植,完成大约40种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肝移植,病种数量全国第一。国际首创的多米诺交叉辅助肝移植,被国际肝移植学会主席Rela教授评为“重塑规则的术式”,在国际上率先完成多种遗传代谢性肝病病肝作为多米诺供肝的应用,并于2018年完成了第一对“互换部分肝脏”的肝移植,在肝移植饱受器官短缺的影响下,增加了供肝的来源。
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大多病因不清,病情凶险,非移植病死率高达60%。多数患儿因肝移植手术时机判定困难,面临着“来不及”肝移植的困境,肝脏移植中心通过优化管理模式,建立MDT会诊模式和从转诊到移植的快速反应机制,显著提高了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肝移植救治成功率。肝脏移植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辅助式肝移植治疗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并建立了辅助式肝移植治疗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技术规范,解决了肝移植手术时机判定困难的问题。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提供了自体肝脏再生修复后摆脱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困扰的机会。目前,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完成的肝移植治疗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部分患者已实现了成功停用免疫抑制剂。
术后管理精细,国际合作推动进步
肝脏移植中心还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实施了肝移植术中联合解剖性部分脾切除预防术后顽固性脾亢的创新理念,从而为解决肝移植术后顽固性脾亢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并通过前瞻性研究验证了此方法既能有效预防术后脾亢,又可避免发生全脾切除和脾栓塞相关并发症。
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移植肝纤维化“早发现、早干预、可逆转”的诊治理念,通过干预出现明显纤维化患者的免疫抑制方案,成功的逆转了纤维化的进程,延长患者及移植物的生存时间。并且还建立了国内最大样本量的儿童肝移植肝脏组织学评价队列,累计2500例以上病理会诊,成为国内肝移植术后疑难病例会诊中心,接受全国30多家中心300历次以上的移植术后疑难病例的临床和病理会诊。
肝脏移植中心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国内外50余家医院开展肝脏移植手术,推动了肝移植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帮助巴基斯坦军队总医院开展肝移植工作。同时也参与了四部国际指南的制定,主持制定《辅助肝移植临床应用指南》《多米诺肝移植临床应用指南》;执笔完成《活体肝移植供者选择专家共识》《活体器官捐献供肝质量控制》。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