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我院成功举办第二届“临床工程师实践与创新能力”高级培训班
为提升临床医学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学工程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2025年8月23-24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指导,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零部件分会主办,我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临床工程师实践与创新能力”高级培训班在医院顺义院区成功举办。
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邓明卓在致辞中表示,临床工程师是现代化医院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设备的精准运维和患者安全。本次培训以“实践与创新”为核心,内容涵盖政策解读、高端医疗装备技术前沿等多个模块,结合呼吸机、电刀、除颤仪、输液泵等常见设备的实际操作,强化学员综合能力。医院希望以本届培训为平台,与全国同行共同推进医疗装备管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崔泽实表示,科技创新是推动医学装备发展的核心动力,医工结合是多学科、多产业协同的重要模式,需加强理工科研机构、企业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合作及制造、临床及医学工程各环节人员的密切协作,共同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与落地,促进医学工程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协会将继续发挥行业服务职能,推动形成技术共识、行业标准与蓝皮书,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常,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管中心药械评价处副研究员王笛,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府采购中心)政策研究处副处长徐淑娟,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零部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仪综所所长欧阳劲松,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专家会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用评价分会会长蔡葵等嘉宾出席本届培训班开班仪式并授课。培训班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零部件分会委员、仪综所原副总工李玉敏,北京世纪坛医院医学工程处原处长谈春荣,我院医学工程处副处长张璐璐分段主持。
专家讲座环节,王振常院士以“医学影像创新的现状与思考”为题,系统阐述了医学影像在精准诊疗、健康评估与科研探索中的核心价值。他指出,当前医学影像正经历以数字化、智能化和融合化为代表的全方位重构,AI辅助诊断产品陆续获批,但仍需从“单病种、单功能”模型走向契合临床流程的多病种智能体。他以耳科专用CT的研制为例,强调创新需以临床问题为起点,通过医工交叉实现设备、算法与标准的全面突破,最终构建新诊疗体系。医学影像的未来将更精准、高效、公平,为实现健康中国提供关键支撑。
政策解读环节,徐淑娟副处长以“医疗装备市场竞争和采购政策情况”为题,系统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医疗装备市场发展与竞争态势。
欧阳劲松所长以“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为题,系统介绍了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在政策支持和自主创新驱动下取得的显著成就。
蔡葵会长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方院区副院长许峰、我院医学工程处副处长尹红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杨岸超、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副院长李斌、我院放射科主任杨正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工结合创新转化中心副主任刘麒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高级工程师孙静、《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社长金东、仪综所医疗装备研究室主任李春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运营与绩效管理处处长夏慧琳、我院精准与智慧影像实验室博士刘雅文,分别围绕磁共振发展趋势与最新进展、科技创新推动高端医疗装备技术进步、多院区医学装备同质化管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医工协同创新共塑医学装备新质生产力、临床适用型智能辅助影像诊断系统的创新研发与临床转化等专题进行授课。
本期培训班同时邀请了中广核医疗科技公司产品总监蔡可超、科罗诺司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志宏、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李帅飞、中国联通中讯院智慧医疗中心总监李仲俊、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郝红伟、北京水木金昇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健等医疗装备制造企业专家,围绕我国医疗装备技术创新与应用等专题授课。
此外,本期培训还专门设置了耳鼻喉双源U-HRCT参观演示及常见设备质控实操培训,结合呼吸机、电刀、除颤仪、输液泵等设备开展实操技能演练。通过实操强化医工人员的临床工程技术能力,提升对高端影像设备原理与日常医疗装备质量控制要点的理解。
本届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国40余家医院及医疗装备企业的9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通过考核合格后获得培训证书。学员们对此次培训班给予了积极响应和充分肯定,并纷纷表示,通过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对自身工作能力提升助益良多。
未来,我院医学工程处将总结经验,吸收学员意见建议,继续举办相关培训活动,携手各医院、科研院所及医学装备企业,共同推进医学装备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和医工融合创新发展。
(医学工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