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中几友好医院实施几内亚首例HIV阳性患者巨大脑膜瘤切除术
近日,第31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与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团队通力协作,成功为一名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实施了显微镜下巨大脑膜瘤切除手术。此次手术为几内亚首例HIV阳性巨大脑膜瘤切除术,为HIV阳性患者颅脑肿瘤的手术治疗积累了指导性经验。
患者为34岁男性,因“头痛半年,言语不利伴走路不稳两个月余”由外院转至中几友好医院就诊。入院时主要表现为精神淡漠,反应迟钝,理解力和定向力稍差,混合性失语,右侧肢体肌力IV级。外院头颅CT平扫显示:左侧额颞顶巨大占位性病变,伴有病变周围明显脑水肿,左侧大脑半球局部脑组织及左侧侧脑室受压明显,中线结构移位。外院头颅CT增强扫描显示:左侧额颞顶占位性病变明显强化,病变血供极为丰富。入院后行头颅MRI增强扫描显示:左侧额颞顶巨大占位性病变,以左侧颞叶为主,累及额叶和顶叶,局部脑组织及侧脑室明显受压移位,病变边界尚清楚,大小约7cmx6cmx4cm,血供丰富,尤其是病变深部供血极为丰富。
经中几友好医院Souaré教授团队与医疗队神经外科佟献增医生讨论,认为此患者诊断为脑膜瘤可能性大,但最终诊断需要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该患者因颅内肿瘤巨大及局部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症状,同时病变累及语言和运动功能区,导致混合性失语和肢体无力。手术指征明确,但病变血供极为丰富,术中应尽量控制出血,避免因大量失血造成灾难性后果。病变累及语言功能区及运动功能区,患者已出现混合性失语和肢体肌力下降,术后失语及偏瘫程度加重的风险极高。术中须在手术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小心分离肿瘤与脑组织的界面,尽最大可能保护语言及运动功能区。
佟献增医生向王宾队长汇报患者病情。王宾队长带领医疗队讨论后决定,在做好术者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实施手术,并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语言和运动功能。经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决定全麻下行巨大颅内肿瘤切除术。麻醉科李丽医生指导麻醉,手术中心吴迪护士长准备手术器械,佟献增医生与几方医生共同手术。显微镜下,小心分离脑组织与肿瘤的界面,电凝并剪断肿瘤的供血动脉,充分分离肿瘤后,将肿瘤完整切除,语言功能区及运动功能区脑组织保护完好。术后第三天,混合性失语明显改善,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正常,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
HIV相关颅内病变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涉及多种病理类型,主要包括:弓形虫脑炎,巨细胞病毒脑炎,隐球菌感染,结核病,梅毒,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等。除外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HIV感染者患有其他颅内肿瘤的情况罕见。国内外文献中涉及HIV感染者患有脑膜瘤的报告极少,均为个案报告。总结文献报告,我们发现:HIV感染者脑膜瘤的发病年龄较普通人群中脑膜瘤的发病年龄更为年轻,多在35岁以下,可能与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或细胞因子失调有关。而且在该类患者中,脑膜瘤的恶性程度更高(WHO II/III级),即使完全切除,仍有一定的复发几率。
此次手术是几内亚首例为HIV感染者行显微镜下巨大脑膜瘤切除术。在术前充分评估的同时,对手术间及其室内物品、手术物品、防护性物品以及术中防护措施等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术中所有参与人员均严格遵守安全防护原则,术后对医疗废物、手术器械、手术间及室内物品都做了严格的处理和消毒灭菌。手术人员在安全防护措施到位的情况下顺利为患者切除了巨大颅脑肿瘤,为后续开展HIV感染者的神经外科手术建立了初步的安全防护流程和参考规范。
(援几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