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一键式”心脏磁共振超快速检查在我院落地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友谊新闻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友谊新闻

全球首个!“一键式”心脏磁共振超快速检查在我院落地

发布时间:2025-10-16 浏览次数:
字号: + -


日前,全球首个“一键式”AI驱动心脏磁共振检查在我院启用。这项由我院宋现涛副院长、贺毅主任团队携手联影科研团队研发的创新性技术不仅将传统心脏磁共振检查时间缩短了80%,更借助磁共振人工智能技术的力量,大幅降低了检查过程中对患者配合度和技师经验值的依赖,让高质量的心脏检查迈入了“无门槛时代”。

一直以来,心脏磁共振(CMR)存在三大棘手难题。一是操作复杂,检查质量高度依赖技师经验;二是长达30-50分钟的检查时间严重制约了检查效率;三是患者配合程度会对诊断的成功率和准确性产生影响。而这项“一键式”AI-CMR成功攻克了上述难题,将对心脏影像检查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一键式零门槛 消除“技师经验壁垒”

传统CMR检查技术操作繁琐,需要技术员数十次的鼠标点击、复杂的定位技术及序列设置、对患者反复下达屏气指令,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图像不佳甚至扫描失败。可以说,传统的CMR是对技师和患者的双重考验。

“一键式”AI驱动心脏磁共振超快速检查使这一困境有了重大突破。技术核心基于联影科研团队最新研发的三大AI模块,友谊团队和联影团队共同创建融合以上三大模块的一键式扫描协议,将整个CMR扫描的几十次鼠标点击,变为一次点击后全自动完成。

AI 自动定位能够自动识别心脏位置,精准规划扫描层面,不再需要技师手动调整。AI 电影成像快速捕捉心脏动态,清晰评估心室功能。膈肌导航延迟增强功能实现了无需屏气也能清晰显示心肌损伤,彻底摆脱“患者配合度”依赖。

我院的临床数据显示,12名不同经验层级(含无CMR专项经验)的技师操作该方案,图像质量和扫描时间几乎无差异,技师经验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仅为0.3%。这意味着,基层医疗机构无需依赖资深技师,即可实现标准化CMR扫描。

10分钟“躺平”完成全流程 突破时间与配合瓶颈

我院宋现涛、贺毅团队通过整合联影磁共振的AI电影成像与膈肌导航延迟增强(Nav-LGE)技术,将传统CMR需要30-50分钟的标准检查流程压缩至9.1-11.9分钟(中位数10.7分钟)。

更关键的是,该技术无需患者反复调整姿势、频繁屏气,全程“躺平”就可完成。彻底解决了传统CMR扫描时间长,心衰患者、老年及儿童群体的配合难度大,检查成功率低等影响流通量的难题。

99%检查成功率 实现“技术下基层,质量无差异”

在121名多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验证中,99%的人成功完成检查,仅1人因幽闭恐惧症中止。两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独立评价图像质量优异且高度一致,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患者均能稳定提供清晰影像。

“一键式”技术+高质量结果,真正实现了“技术下基层,质量无差异”,为CMR下沉服务,惠及更多患者提供了关键支撑。

重构心脏影像临床路径 成为医疗普惠的开始

重塑标准化范式。“一键式”AI方案将传统复杂且有多重影响因素的操作转化为极简的标准化指令,消除技师个体差异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系统预设扫描协议结合AI算法,一键即可输出同质化图像,为行业制定SOP提供技术支持,让高质量CMR检查成为基层医院触手可及的常规技术,使更多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提升服务能级。借助10分钟/例的检查效率,各级医院的CMR日均接诊量将提升3-5倍,有效缓解检查排队难题。更帮助基层医院打破“无资深技师难开展”的限制,推动优质心脏影像服务下沉,助力分级诊疗。

破解人力困局。我国影像技师存在数量少、经验不足等问题。该方案通过 AI 技术将技师经验对检查结果的影响降至0.3%,降低岗位经验依赖,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有效缓解行业人才困境。

10分钟“一键式”AI-CMR标志着心脏磁共振从“经验医疗”向“标准化技术医疗”转型。我院与联影科研团队的合作,为行业提供了“临床需求–技术研发–医学转化–平台推广”的完整范式。未来,我们有望看到“10分钟CMR”成为行业标配,推动患者获得同质化诊断服务。我院研究团队将与联影研究团队继续合作,共同开展多中心研究,探索该方案在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推动心血管疾病快速诊断提供更优路径,惠及更多患者。

(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