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机器人助力 我院开启脊柱外科智能精准微创新纪元

在医疗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已成为外科手术的核心发展方向。脊柱外科作为骨科领域的技术高峰,因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密集,对手术精度要求极高。传统手术方式在处理复杂脊柱疾病时,常面临视野局限、定位困难、创伤较大等挑战。为突破技术瓶颈,提升患者福祉,我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杨雍主任团队率先引进国产尖端“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这标志着医院脊柱外科正式迈入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治疗的新纪元。
病例聚焦:困境之中迎新生
患者马女士因外伤致腰1椎体爆裂骨折入院,出现腰部剧痛、行走困难等症状。传统开放手术存在高风险与恢复期长的问题,这让患者及家属陷入两难境地。面对这一困境,杨雍主任团队果断应用“天玑”系统为其施行手术。
术中,机器人通过三维透视重建脊柱立体模型,医生可在虚拟空间精准规划螺钉路径;随后借助光学动态跟踪技术实现毫秒级解剖位置匹配,机械臂则以亚毫米级精度执行操作,确保螺钉精确植入。机器人手术的微创设计理念贯穿全程,有效减少了肌肉剥离,降低了术中出血与术后疼痛。令人欣喜的是,术后次日马女士即可下地行走,一周后疼痛基本消失,下肢症状显著改善。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高度认可,纷纷对“天玑”机器人技术赞不绝口。
“天玑”系统:精准医疗革新引擎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集三维成像、实时导航、机械臂执行于一体,构建了智能化手术新模式。其核心优势体现在:
三维透视,全局掌控:术中快速获取脊柱三维影像,并实时重建出清晰、立体的手术区域骨骼模型。医生在术前及术中,可以在虚拟三维空间中全方位观察病变结构,精确规划最佳的螺钉植入路径、减压范围及复位方案,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实时导航,毫米必争:光学跟踪技术将虚拟路径与真实解剖位置精确匹配,动态显示手术器械位置,实现神经血管丛中安全穿行。无论是椎弓根螺钉的植入,还是椎管狭窄的精准减压,都能实现前所未有的定位精度。
机械臂稳,精准操作:高刚度机械臂转化虚拟路径为物理操作,消除了人手无法避免的细微震颤,其定位精度可达到亚毫米级(<1mm),确保螺钉植入与减压操作精准无误。
微创理念,全程贯穿:高精度的导航与执行,使得医生能够设计并使用更小的手术切口和通道。术中无需为了“看得清”而进行广泛的肌肉剥离,有效保护了脊柱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显著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组织损伤,真正实现了“精准打击,最小破坏”,加速了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智绘未来:骨科诊疗新蓝图
“天玑骨科机器人不仅仅是一项新设备,它代表着脊柱外科手术理念和模式的重大升级。”杨雍主任强调,“其核心价值在于将术前周密的规划与术中精准的执行无缝衔接。它有效克服了传统手术视野局限、徒手操作误差等核心难题,极大地拓展了复杂、高风险脊柱手术的安全边界,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最终获益的是患者——更小的创伤、更快的康复、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保障,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健康红利。”
我院骨科团队已运用“天玑”技术为众多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及脊柱骨折患者实施高精度手术,术后疼痛显著缓解,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该技术的成功落地,是医院推进智慧医疗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医院将持续深化机器人技术融合创新:
拓展其在脊柱侧弯矫形、颈椎手术等高难度领域的应用;
优化导航算法与机械臂性能,追求极致精准;
结合人工智能与5G远程技术,构建智能手术规划与预后评估平台;
依托区域医疗中心地位推广微创技术,提升区域脊柱疾病诊疗水平。
以“天玑”机器人为新起点,我院将持续推动骨科诊疗向更精准、更微创、更智能的方向跃升,以科技之力守护脊柱健康,为广大患者铺就坚实可靠的健康之路,不断重塑脊柱健康的未来图景。
(骨科中心)


微博
微信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