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第一届首医风湿病学系论坛暨第四届IgG4相关性疾病诊治进展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10月17日-18日,备受瞩目的第一届首医风湿病学系论坛暨第四届IgG4相关性疾病诊治进展高端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这场为期两天的学术盛宴,不仅汇聚了全国30个省市的百余位专家,更吸引了1.6万人次线上观众云端共襄。大会通过40余场主题报告、病例解析与跨学科研讨,为中国风湿病学发展勾勒出精准化、多学科融合的全新路径。
群英汇聚启幕,共绘学科新篇
大会启幕环节,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吉训明院士、我院党委书记谢向辉、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澍田、我院王振常院士领衔,携手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分会主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主委北京协和医院曾小峰教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主委李梦涛教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候任主委张卓莉教授、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候任主委苏茵教授开场致辞,对首医风湿学系既往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更高要求。
专家们一致指出,在生物靶向治疗与精准医学飞速迭代的当下,风湿免疫学科正迈入“破局重塑”的关键窗口期。此次论坛以“凝聚多学科力量、攻克临床难点”为核心,为推动我国风湿免疫诊疗水平从“规范”向“精准”跨越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
多科交叉聚力,破解临床难题
本次首医风湿学系论坛汇聚20家成员单位,以多学科交叉视角破解风湿病临床难题。论坛全方位覆盖风湿病在消化、心血管、呼吸、神经、眼耳鼻喉、皮肤等多系统的影响。各成员单位依托自身特色,充分凸显多学科协作与专科优势融合在风湿病诊疗中的重要价值。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为复杂临床问题提供了精准解决方案,更凝聚起学科发展合力,有效推动了我国风湿病诊疗水平提升与学科持续发展。
基础临床并进,攻坚IgG4难题
IgG4-RD研究板块内容丰富。由董晨院士奠基性T细胞研究开篇,张文、董凌莉两位权威专家分别讲述IgG4-RD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俞光岩教授、贾继东教授、郭王教授等相关专业专家分别从IgG4-RD多系统受累介绍相关领域的诊治进展。杨大为教授、张燕林教授分病从影像和病理方面深度分析IgG4-RD鉴别诊断关键,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支撑。此外,还邀请意大利Emanuel Della Torre教授对比分析不同分类标准的适用差异,提出“器官特异性加权评分”可显著提升早期患者识别率,同时提醒需警惕肿瘤模拟征的诊断陷阱。
人才学科并重,筑牢发展根基
论坛特别设置“人才培养与学术提升”专题。新加坡陈笃生医院徐传辉教授系统介绍“5+3+X”风湿科医师培训模式,强调“临床-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能力评估体系,为我国风湿免疫专科培训制度改革提供宝贵经验。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刘冰社长以“高水平医学论文发表策略”为题,结合领域实例剖析国产期刊与国际顶刊的审稿差异,指出“临床问题驱动型研究”与“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是突破学术发表瓶颈的核心方向,为青年医师提供实操指南。
大会主席、我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刘燕鹰教授在闭幕总结中强调,本次“首医风湿病学系论坛”与“IgG4相关性疾病诊治进展高端论坛”双线并举,成果丰硕。既全景展示了20家成员单位在多系统风湿病领域打造的“一院一品”专科品牌,也集中凝练了IgG4-RD早期识别、精准诊断与规范化管理的最新循证成果。她指出,各附属医院已率先形成“优势突出、互补共享”的风湿病亚专业格局。
未来,将以此次论坛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整合首医系统资源,发挥多学科协作与大数据平台优势,持续深化跨地域、跨学科合作。同时聚焦IgG4-RD发病机制、生物标志物及个体化治疗等未知领域,联合基础与临床、国内与国际,共同推进我国风湿病领域、尤其是IgG4相关性疾病诊疗事业迈上新台阶,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风湿免疫科)


微博
微信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