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友谊科普】检验样本,您留对了吗?
检验科是医院中的重要医技平台,对患者的各种标本进行检查,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检验科的标本采集看似简单,实则有很多细节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正确的采集方法、合适的采集时间、适当的保存条件以及避免污染等措施,都是确保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血液标本、尿标本、粪便标本、痰标本在采集中都有哪些注意事项?请听我院检验科主任技师孙伟、主治医师高琰科普讲解。
血液标本采集
抽血必须空腹吗,不空腹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大影响吗?
一般情况下,建议患者空腹采集静脉血,当然急诊患者除外。另外,一些受饮食影响较小的项目也可以非空腹采血。
为什么推荐大家尽量空腹采血呢?因为很多检验项目的原理是比色法或比浊法,需要血浆、血清标本清澈,进食后,血浆呈乳糜(浑浊)状,干扰检测反应过程。此外,各项指标的参考范围大多情况是以健康人空腹抽血的检测结果为依据制定的。进食后,会显著影响一些指标的数值,比如肝功能、血糖、血脂、胆红素、总蛋白等。高核酸食物(如动物内脏)还可能导致血液尿酸明显增高。
在急诊情况下,由于病情的紧急性,有时可能无法要求患者完全空腹再进行采血。此时,检验报告的准确性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具体影响程度需根据检查项目及患者病情判断。
除了急诊抽血检查,某些检查项目,如血常规、病毒筛查、血型鉴定、过敏原检测等,通常不受食物摄入的显著影响,因此即使未空腹采血,其检验报告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患者禁食多长时间算空腹?
其实对于空腹的时间要求有很多解读,但都是基于对检测项目影响最小为前提制定的。这里提到的空腹通常指的是在抽血前的8-12小时内不进食,但可以饮用适量的水,以确保大多数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能避免对身体造成过度负担。患者在采血前,不用刻意改变饮食习惯,24小时内不宜饮酒。建议清淡饮食、保持睡眠充足,不要熬夜。
特别提醒大家,空腹时间并非越长越好,而是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大家容易理解空腹时间不够,比如空腹时间不足8小时,那么摄入的食物将直接影响血糖、血脂等指标,可能导致误诊或者需要重新安排检测。但是,如果空腹时间超过12小时,同样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长时间不进食可能会导致血清中的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进而干扰某些生化指标的检测。此外,过长时间的空腹还可能导致低血糖等不适症状,特别是对于有糖尿病或其他代谢疾病的人群。因此,为了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患者应遵循医嘱,在合理的空腹时间范围内进行采血检验。
不同颜色的采血管有什么区别?
不同采血管中的血标本适用于不同项目的检测,如何选用采血管,主要是依据临床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要进行检测的项目。比如,紫帽采血管常用于血常规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黄帽管主要用于生化和免疫指标的检测等。还有一些特殊项目的采血管,比如灰帽管,有氟化钠抗凝,可以抑制糖酵解,如果不用该专用管则每小时葡萄糖降低6%。另外,一些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除了采血管颜色不同,管的长短也有区别,这主要是根据检测项目需要的血量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做的项目越多,用血量也越多。
尿标本采集
什么情况下需要采集尿标本进行检查?
尿标本检验用途很广,一般情况下,当出现尿液颜色改变、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或怀疑患有肾脏、泌尿系统等相关疾病时,需要采集尿标本进行检查。具体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尿液颜色改变: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2、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排尿次数增多)、尿急(迫不及待地需要排尿)、尿痛(排尿时尿道或伴耻骨上区、会阴部位疼痛)等,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泌尿系统受到了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侵袭。
3、怀疑肾脏疾病:如怀疑患有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症等疾病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尿液检查,以评估肾脏的功能和状态。
4、监测健康状况:尿液分析还可以用于监测身体的健康状况,如通过尿液中电解质的浓度来监测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状况,或测量尿液中的激素水平来评估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等。
5、指导治疗:根据尿液分析结果,医生可以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泌尿系统手术或器械操作后的患者,以及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定期进行尿液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问题。
尿标本有哪些常见类型?
尿液标本类型的选择和收集方式取决于尿液检查目的。在尿液检查中,晨尿、随机尿和计时尿是三种常见的尿液样本类型,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1、晨尿
定义: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小便,即未进早餐和做运动之前排出的尿液。
适用场景:常规体检、筛查疾病,以及评价肾脏的浓缩功能试验、尿液的妊娠试验等特殊检查。
2、随机尿
定义:随时可采集的尿液,不经过任何准备、不受时间限制。
适用场景:急诊患者的尿常规检验,特别是临床怀疑尿路感染的患者,能随时留尿送检。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急性膀胱炎尿频、尿急较为严重,且伴肉眼血尿时,随机尿的化验准确率也比较高。
3、计时尿
定义:一般而言,计时尿可能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内收集的尿液,用于特定的检查目的。例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就是收集24小时内的全部尿液进行检测。
适用场景:这类尿液样本通常用于特定的临床检查,如评估肾功能、监测尿液成分变化等。
综上所述,晨尿、随机尿和计时尿在尿液检查中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适用场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检查需求,决定采集哪种尿液样本。
留取清洁中段尿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送检的随机尿和晨尿等尿标本理论上都应该取清洁中段尿送检。清洁中段尿是指清洁外阴,尿液排出过程中,弃去初始段和末段的尿液,留取中间段的尿液标本。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初始段尿液可能会受到尿道口周围细菌、分泌物等污染,导致影响检测结果,比如出现潜血、蛋白和白细胞假阳性,不能准确反映泌尿系统的真实情况。而留取中段尿能最大程度减少这些污染因素的影响,使检查结果更可靠。中段尿能更好地反映肾、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病变情况。尤其是怀疑泌尿系感染,需要送检尿培养寻找可以致病菌的时候,留取清洁中段尿更是要求严格,用消毒剂或者肥皂水清洁外阴和尿道口,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留取中段尿送检,防止在培养增殖的过程中将污染菌的影响放大。另外,以培养为目的的清洁中段尿采集,还要注意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避免误导临床医生的诊治。
粪便标本采集
如何正确的采集粪便标本?
粪便标本采集容器要求是一次性使用、无吸水性、无渗漏、有盖、无污染物的干净容器。采集便标本用于粪便常规和潜血试验时,应用干净的木棒挑取指头大小(3-5g)新鲜粪便,外观颜色无异常的粪便需从其表面、深处及末端等多处采集,如有肉眼可见的黏液或脓血等异常部分,需要采集入便盒。粪便标本及时送检,1小时内完成检验,超过一小时,会导致标本内的细胞成分破坏,细菌繁殖,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一定不要取卫生纸、纸尿裤上以及混有尿液或者马桶污水的粪便。因为取自这些部位的标本已被污染,大便中细胞成分破坏,影响报告的准确性。
患者在做潜血实验前有何注意事项?
大便潜血检测是用于筛查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常用方法。送检的一般要求是多点采样,连续送检。
便潜血的检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食入的动物血、肉、鱼、肝脏和大量含过氧化物酶的蔬菜、药物干扰等。当然,现在我们使用的免疫胶体金技术可以很大程度的消除食物因素的影响。有些消化道疾病可能为间歇性出血,如果只进行一次检测,可能会错过出血期,导致漏检。多次检测可以增加捕捉到出血期的机会,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另外,建议患者朋友多点采样进行送检,从便标本的多个部位分别采集样本,防止由于消化道出血点位置较低,导致便和血液混合不均匀,单点采样容易漏掉病变部位,影响检出率。因此,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通常需要多次送检,注意多点采样送检,尽量减少误差,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的消化道健康状况。
腹泻患者的便标本留取,有何注意事项?
注意留取时机和卫生问题。
关于留取时间,急性腹泻建议在出现腹泻症状后尽快留取标本,最好在服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之前;慢性腹泻需要根据医生的评估和建议,选择在症状最明显的时候留取标本。
腹泻患者留取便标本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留取粪便标本后,应及时洗手,并对容器进行消毒处理。
痰标本采集
哪些患者需要留取痰标本?
痰标本送检在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痰标本送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呼吸道感染的可能病原菌,并对培养物进行药敏检测,了解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医生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对于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或疑似肺部感染者,定期进行痰培养有助于监控其感染状态,及时应对可能的感染风险。因此,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热伴白细胞增高等症状,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感染可能等,可进行痰标本检验。另外,如果痰液出现红色、铁锈色、绿色等其他颜色,或者变得过于黏稠、凝固,或者有恶臭等异常气味,提示存在呼吸道疾病或感染,为痰标本送检指征。
痰标本采集前和采集过程的注意事项
采集前准备:在采集标本前,患者需要进行口腔清洗,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及部分杂菌。有佩戴假牙者需摘下假牙。对于不能咳痰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拍背等方法刺激咳痰。
采集过程:患者应深呼吸,然后用力从气管深部咳出痰液,吐入专用的痰盒内。痰盒应保证在使用前是无菌、密闭、干燥的。避免将痰液装入非专用痰盒或药瓶内,以免导致标本污染或影响检验结果。
(检验科 孙伟、高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