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第31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成功救治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
近日,第31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神经外科在中几友好医院成功完成一例破裂出血的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该例手术的开展,在几内亚乃至西非尚属罕见。这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为中几友好医院全面开展脑血管病的诊疗奠定了基础。
40岁男士拉玛(化名)因突发剧烈头痛、恶心伴喷射性呕吐,被紧急送到几内亚Esperance Medicale医院,头颅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积血,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由于该医院不具备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条件,患者被紧急转运至中几友好医院。医疗队神经外科佟献增医生根据外院头颅CT平扫,认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性大,随后的头颅CTA检查也证实了这个推断,CTA显示:前交通动脉瘤,形态欠规则,大小约4.5mm*3.5mm,瘤颈部宽约3mm,瘤顶部伴有子瘤。
经中几友好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Souaré教授团队与中国医疗队神经外科佟献增医生讨论,这名病人诊断明确,该例前交通动脉瘤可行神经介入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也可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两种治疗方式各有利弊,但最终目的都是消除动脉瘤,拆除这颗“不定时炸弹”,阻断出血来源,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危及生命。但是由于目前中几友好医院DSA设备缺乏软件,无法行3D-DSA检查,且介入栓塞用支架和弹簧圈缺乏,无法行介入栓塞治疗,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决定行右侧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中几双方医生克服医院条件有限所带来的困难,积极准备,共同手术。麻醉、上头架、消毒、铺巾一气呵成,开颅、上显微镜、剪硬膜井然有序。为降低颅内压,方便手术操作,开颅时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显微镜下,循颅底间隙打开颈动脉池、视交叉池,缓慢释放脑脊液,脑组织压力明显下降。打开外侧裂前端,抬起额叶外侧,逐渐显露大脑前动脉A1段、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前交通复合体及动脉瘤,经充分分离动脉瘤瘤颈后,一枚迷你型动脉瘤夹成功夹闭动脉瘤。术后患者麻醉清醒,言语正常、回答问题正确、四肢活动正常、无神经功能障碍,在重症监护室监护治疗一天后转入神经外科病房治疗。
术后查房时,当地神经外科医生问及佟献增医生为何单凭头颅CT平扫就能够大致判断出血原因和动脉瘤部位时,佟献增医生解释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破裂,根据外院的头颅CT平扫,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供血区有急性脑梗死,考虑是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双侧大脑前动脉痉挛、从而导致供血区脑梗死。脑室积血,考虑是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进入第三脑室、然后向上冲向侧脑室、向下流入第四脑室,这最早CT上的表现符合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CTA也证实了这个判断。
此次显微镜下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手术,在几内亚乃至西非尚属罕见,显示了中几双方医务人员的默契合作。中几友好医院虽是几内亚三大公立医院之一,但其医疗条件仍有提升空间,开展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还有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医疗条件的限制,给手术参与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能够在这种医疗条件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也体现了中几双方医务人员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精诚合作的决心和信念。
未来,第31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将继续秉承“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在几内亚这片西非热土上续写中非友谊的新篇章。
(援几医疗队)